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四川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和改革普通教育的决定

  我省民族地区面积达三十多万平方公里,少数民族四百多万人,加强民族地区教育工作,不仅对民族地区,而且对全省两个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民族教育要适应少数民族生产、生活、语言的特点,适应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文化教育的基础,从初等教育抓起,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为九十年代基本实现普及初等教育创造条件。
  要大力办好重点民族中小学和寄宿制学校,最近一、两年内由重庆、成都、自贡三市负责派遣教师、干部对口支援三州各建一所寄宿制民族中学。在全州范围内择优招收户口在农村的少数民族的小学、初中毕业生。具体办法由省教育厅组织三市、三州协商确定。各自治州、县也应根据地方财力,在县、区、乡(公社)的中、小学内逐步举办和办好不同规格的寄宿制民族高小、初中和高中班,有条件的县也可办一所重点民族小学。通过国家补助、集体补贴、家长负担和开展勤工俭学等多种途径,解决好寄宿制学校学生生活费用。
  稳定、提高教师队伍和大力培养本民族师资是发展和办好民族教育的关键。对在民族聚居区工作的教师,要按已有规定发给生活补贴。大力培养本地区、本民族教师,是解决民族地区师资问题的根本出路。除各自治州、县要努力采取措施办好现有的民族师范院校和教师进修院校,加强本民族师资的培养、培训工作外,从一九八四年起,省内各高等师范院校要有计划地为少数民族地区举办在职教师进修班,招收具有中师文化程度的本地区、本民族的教师,离职学习三至五年,达到师范学院本(专)科毕业程度。要采取定向招生,或举办民族班,帮助民族地区培养师资队伍。
  彝、藏聚居地区要根据实际情况,在省级有关部门支持配合下,做好教材的编译、出版、使用和教师培训工作,有步骤地推进彝、藏语文教学。
  要正确贯彻党的宗教政策,坚持宗教与教育分离的原则,当前和今后都要注意排除宗教对教育的干扰,同时注意发挥宗教界人士对发展教育的积极作用。
  七、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清除精神污染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清除精神污染,是当前思想战线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也是普教战线十分重要的工作。形形色色的资产阶级和其他剥削阶级思想的精神污染在学校不同程度地有所反映,有的地方污染的程度相当严重。在一些教职工中,资产阶级个人主义、自由化和无政府主义思想有所滋长,有的不服从组织安排,不搞好本职工作,热衷于挣“外水”,“一切向钱看”,把知识商品化。有的学生受黄色下流书刊、音像制品的精神污染和流氓犯罪分子教唆,讲求吃喝玩乐,沾染了流氓习气。在师生中,有的对四项基本原则怀疑动摇,个别的追求资产阶级生活方式,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其影响和危害是不可低估的。
  教育工作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首先要清除精神污染。要通过传授和宣传先进的、科学的、健康的思想和文化知识,清除落后的、愚昧的、腐朽思想意识。要在青少年学生中广泛开展读好书、看好电影、讲好故事,举办讲座、讲演会等有益的活动,加强四项基本原则的教育,加强爱国主义为起点的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教育,帮助他们提高社会主义觉悟和反腐蚀、抗污染的能力,把学校真正办成宣传社会主义思想,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共产主义接班人的阵地。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