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条 建设项目正式投产或者使用前,贷款企业必须向负责审批贷款的环境保护部门提交污染源治理项目竣工验收报告,并附环境监测部门提供的有关污染物排放的监测报告和治理设施运转效益的测试报告,由审批贷款的环境保护部门验收。部、省属单位使用市、县级基金,投资总额在五十万元以上的贷款项目,省环境保护部门应参加验收。
环境保护部门对经验收合格的贷款企业可以豁免一定数额的贷款本金。豁免数额一般不高于该企业历年纳入基金部分的总额扣除历次豁免后的余额。
贷款企业要求豁免本金必须向负责审批贷款的环境保护部门填报《污染源治理专贷款豁免申请表》,经批准后,持批准文书,到银行办理豁免手续。未经环境保护部门批准,贷款项目超过规定建设期限的,不得豁免的贷款本金。
第十五条 已经验收合格并享受豁免的贷款项目,因管理不善、“三废”治理设施运转不正常,或者将治理设施弃之不用,致使排污又超过标准的,环境保护部门应责令其期限整顿恢复。逾期不恢复正常运转的,除按国家规定加倍征收超标排污费和给予罚款处罚外,还可取消豁免,追回贷款。
第十六条 贷款本息除按本办法第十四条第二款规定可以豁免的部分外,可以用下列资金偿还:
(一)国营企业的更新改造资金、生产发展基金,集体企业的公积金、合作事业基金和更新改造资金;
(二)“三废”综合利用利润留成;
(三)上级拨给的污染源治理资金。
贷款企业还款数额较大,全部使用前款规定的资金还款确有困难的,经同级财政部门批准,从项目投产使用之日起,可按贷款项目正式投产前一年度缴纳超标排污费的方式和数额逐年还贷,但从贷款之日起最长不得超过三年。
第十七条 贷款企业逾期未还贷款,银行有权限期扣回,并按贷款最高月利率3.0‰收取利息,同时按月利率1.5‰加收罚息。
企业交纳的滞纳金、罚息在企业自有资金中列支。
第十八条 贷款企业挪用贷款的,银行有权收回部分或全部贷款。对挪用部分,按贷款最高月利率3.0‰收取利息,并按月利率6.0‰加收罚息。对直接责任者及企业负责人,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