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在合肥、芜湖等技术及开发能力较强的中心城市,初步形成高新技术产业群体;合肥要打好科技牌,初步形成华东乃至全国有影响、有地位的科研开发基地、技术创新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
二、组织实施“988”计划的主要任务
(一)加速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
围绕我省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开发成果及引进消化吸收后的创新成果,在已经完成中间试验或工业性试验的基础上,加速推进高新技术成果的产业化。
立足于我省的现有技术优势、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重点推进电子信息、新材料、现代生物工程和医药三大高新技术产业群的发展,积极推进其它领域的高新技术产业化。重点实施以企业为依托、拥有自主开发技术或引进创新技术的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着力培植一批集科研、开发和生产为一体,规模迅速扩张的高新技术企业。
电子信息产业,是渗透性最强、应用最广泛、倍增效应最高、发展最为迅速的产业,从市场前景和现有条件看,我省电子信息产业要重点发展计算机与软件、新型电真空器件、片式电子元器件、数字视频接收设备和应用电子产品等。新材料产业,重点发展新型电子材料、高纯超细与超硬材料及制品等。现代生物工程和医药产业,重点发展基因工程、酶工程、现代发酵工程及离子束应用等高新技术产业化,加快发展基因重组类药物、单克隆抗体偶合类药物、系列酶法产品、新型诊断试剂与试剂盒、新型中成药及制剂等。把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与农业产业和现代化结合起来,大力推进电子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技术和新材料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
在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过程中,一是要建立科技经济一体化的组织形式,实现科研机构、大专院校与企业的联姻和重组,对一些具备中试手段和工程化能力的科研单位,可以其能够产业化的项目为龙头或主线,把相关研究机构和企业有机联系起来,建成智能型的企业集团,作为高技术的辐射中心,带动一批相关产业实现技术的升级换代,对大多数从事应用研究的科研院所,要推向市场,变事业法人为企业法人,或者进入大中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实现高技术与产业的融合。二是通过建立政产学研协会、联络委员会等形式,加强政府、企业和科研单位的联系与交流,促进科研项目的前期应用研究、中试及工业性试验性与产业化的有机衔接。三是运用经济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建立财政投入、银行贷款、企业自筹、社会募集等多层次、多渠道的高新技术研究与开发投入新格局,逐步建立高新技术风险投资基金。积极发展投资银行、高技术信托投资机构、高技术创业风险投资机构、信用担保机构等,吸引风险资金进入高科技领域,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四是推进中小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充分发挥科技型中小企业在高新技术产业化中的重要作用。制定向中小企业转让技术计划。筹措资金、建立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加强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活动的指导和服务。五是继续办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现区内企业二次创业,孕育、孵化、培植一批具有国际、国内先进水平、较强竞争能力和较大发展后劲的高新技术企业,使高新区成为实现经济技术升级的战略制高点。
(二)促进优势企业高科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