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畜牧业的决定
(1995年7月16日 皖政〔1995〕34号)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畜牧业持续稳定增长,对保障市场供应,增加农民收入,推动经济快速发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为把畜牧业建成我省农村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省政府决定,进一步加快畜牧业的发展步伐,力争到2000年,使我省进入全国畜牧业强省行列。
一、切实把畜牧业作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来抓
加快发展畜牧业是富民兴皖,实现小康目标的重要途径,是实现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的重要战略措施。大力发展畜牧业,对于促进种植业的稳产高产,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丰富城镇居民“菜篮子”,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出口创汇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我省畜牧业资源丰富,气候条件适宜,交通方便,市场广阔,发展潜力很大。各级领导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拓宽思路,真抓实干,尽快把畜牧业发展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
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畜牧业工作,切实加强领导,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明确目标管理。省政府每年组织一次检查评比,表彰先进,确保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的完成。各地要加强畜牧工作机构,稳定队伍,强化职能。各行各业要密切配合,主动扶持,共同努力,促进畜牧业的大发展。
二、明确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指导思想:围绕全省农村经济发展总目标,以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技术服务为纽带,在稳定发展千家万户饲养的基础上,重点提高规模饲养比重;在稳定发展生猪生产的同时,以黄牛系列开发为突破口,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带动畜牧业的全面快速发展;坚持走区域化、专业化、规模化、贸工牧一体化的路子,大力提高畜牧业综合效益,确保畜产品有效供给和确保农民收入的增加。
发展目标:到2000年,肉类总产量达260万吨,年递增7%,其中猪肉占65%,牛羊兔肉占16%,禽肉占19%;蛋类总产量90万吨;奶类总产量10万吨。人均占有肉类42公斤,年递增6.3%,蛋类14.5公斤,奶类1.6公斤。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35%。全省农民人均畜牧业纯收入翻一番,优质畜产品比例达到80%以上。各地要根据这一总体目标,结合实际,认真制定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扎扎实实地组织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