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级政府要把乡镇农、林、牧、渔、农经、农机、水利等技术推广和经营管理部门的建设作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点来抓。今年内,重点做好皖编字[1993]60号文件的贯彻落实工作。同时还要根据财政收入的增长情况合现确定农业事业经费的增加比例,逐步增加农业技术推广经费。
贸工农一体化经营是联结农户与市场,实现农业在家庭经营的基础上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转变的有效途径。从今年起,省直各有关部门要通力协作,对淮北地区的大宗农产品生产、萧县和砀山的水果生产、江淮之间的优质米和优质油料的生产、金寨的茧丝绸生产、皖南的茶叶及大宗土特产品生产进行扶持,使这些地区尽快建立起具有区域经济特点的、较为完备的贸工农一体化组织。
进一步深化供销社的体制改革,认真总结和推广成功的经验,创造条件使其逐步从政府行政序列中分离出来,办成农民群众的合作经济组织。
引导农民办好自我服务组织,建立健全社区性集体经济组织,大力发展农村各类专业技术协会、研究会,培育推销员和经纪人队伍,解决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的事。
六、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认真贯彻落实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中西部地区乡镇企业的决定和省政府皖政[1992]34号文件、皖政[1994]1号文件,进一步解放思想,继续加快发展乡镇企业。
要坚持深化改革,重点是积极推行股份合作制。坚持多种经济成份一齐上,特别是要放手发展个体、私营经济,扶持工业小区建设,促进乡镇企业相对集聚。
要继续坚持重点突破、带动后进地区快速起跳的战略,加快“1235”工程实施步伐。“1235”工程内企业要下决心在一两年内,在企业规模、产品档次、管理水平等方面登上一个新台阶。要强化企业管理,注重技术培训和提高人员素质,加快企业和科技进步。要在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高效益上做文章,今年争取“三高”企业占全省乡镇企业的比例达到15%左右。
七、加快培育农村市场和小城镇建设
要积极创造条件,建立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上档次的农产品专业市场和综合批发市场,抓好省际边界的市场建设。同时抓好远期合同交易市场的试点工作,办好芜湖米市和砀山水果市场。
市场建设要坚持走以自我发展为主的路子,可以通过市场向个体和私营企业借款、预收租金、预售摊位和入股参股、联合开发等方式集资建设。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按国家规定收取的市场管理费的40%~50%要用于市场建设、银行也要积极给予支持。市场建设要科学论证,合理规划;对已经建立的市场要加强管理和监督,不断提高市场软、硬件水平。
各地要把小城镇建设与培育市场、办工业小区和发展二、三产业结合起来,实行以商、以工兴镇。要本着“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方针,加快小城镇的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防止盲目占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