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机电、轻纺、化工等行业进一步加快技术改造。机械工业完成30个骨干企业的技改任务。电子工业完成300万元以上的技改项目100个,3000万元以上的基础项目8个。轻工业完成1000万元以上的新建和技改项目133个。纺织工业完成1000万元以上改扩建项目150个,形成10个“三高”产品的生产出口基地。为机电、轻纺、建材等业服务的精细化工基本满足本省需要,精细化工占化学工业的比重由15%提高到22%。
24、汽车工业成为新的支柱产业,销售收入达到35亿至40亿元。淝河大型豪华客车力争形成500台生产能力,江淮轻型汽车、淮海微型汽车、芜湖扬子汽车分别形成3万台的生产能力。我省自产的叉车、液压挖掘机、柴油机、农用运输车销售量分别达到7000台、1000台、400万千瓦和3万台,销售收入达到40亿元。
25、万元工业产值综合能耗下降到2.6吨标准煤,年平均节能率提高到3.5%。
26、每年争取10个左右大中型项目进入国家计划。龙桥铁矿开工建设,霍邱铁矿力争开工建设,沿江地区水泥工业初具规模。钢铁、有色、能源三大国家级现代化工业基地的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全省钢、铁产量分别超过300万吨和400万吨,地方煤矿产量突破1000万吨,水泥产量达到1500万吨。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27、铁路建成合九线、合肥枢纽和新客站,建成大京九的阜九线、商阜复线、阜阳枢纽;积极筹建芜湖长江大桥、芜裕枢纽、铜九线、宁襄线合肥-六安段,初步形成以合肥、阜阳枢纽为中心的两个五角辐射式网络,联通京九、陇海、京沪、皖赣、宜杭等国家重要干线。
28、建成高速公路合芜线以及芜宁线马鞍山过境段,形成用高速环线公路联接合肥芜湖南京并直通上海的“金三角”;开工兴建合肥至徐州高速公路,建成铜陵长江公路大桥,打通合肥到九华山、太平湖、黄山并延伸到杭州的黄金旅游线。
29、形成以合肥为中心,以黄山、阜阳、芜湖、安庆、蚌埠为结点的航空网,直通15个以上的省会城市,新开辟2至3条国际航线
30、建成以光缆、微波为主的自动化数字通讯网,实现县县程控化,乡乡自动化,50%的行政村通电话。
31、发电装机净增150万千瓦,发电量达到300亿千瓦时,乡镇全面通电,行政村通电率达到98%,农户通电率达到92%。
发展外向型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