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结构调整中坚持“一个确保,四个提高”的基础原则。即要确保粮食有效供给。这是搞好结构调整的前提,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粮食生产要立足于主攻单产,改善品质,提高饲料自给率。“四个提高”,一是提高农业效益。这是新一轮农业结构调整的中心。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把资源优势、经济区域优势与市场开拓统一于农业结构调整之中,努力形成适合多元化市场需求、具有区域特色和较大规模的主导性产业。二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这是结构调整的基础。按照高产稳产农田建设标准,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条件。三是坚持提高农业科技含量。这是结构调整的关键。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实质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新一轮的农业结构调整,对品种、适用新技术、加工尤其是优质品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有新的突破。四是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这是结构调整的方向。要把生产、加工、流通紧密结合起来,延长农业产业链,发挥其加工转化、开拓市场、引导生产、销售服务、致富农民的作用。
(二)结构调整的重点。今年秋播和明年农业生产布局是“一保四扩”,即确保水稻稳定;扩大油菜,扩大饲料,扩大蔬菜等经济作物,扩大棉花等茬口的间套复种。具体布局安排:粮食8200万亩,夏粮3500万亩,其中小麦3100万亩;秋粮4700万亩,其中水稻3500万亩;棉花500万亩;油菜800万亩;蔬菜复种面积1400万亩。
1.缩麦扩油,稳稻保粮。调整的重点是调活夏熟。明年粮食播种面积较正常年景要调减600万亩,其中夏粮调减500万亩。扩大油菜100万亩以上,重点发展淮南油菜带,加快推广“双低”杂交油菜。确保水稻面积的稳定,全省保持在3500万亩左右,总产1800万吨以上,有条件的地区可适当扩种。
2.扩大玉米,增加饲料。要利用玉米市场价格上扬的有利时机,扩种玉米,发展间套复种,力争全省玉米面积到800万亩。布局上相对集中,形成沿海玉米带、淮北玉米带和城郊玉米区的区域特色。
3.调减棉花,扩大间套复种。为适应市场需要,全省棉花面积要调减到500万亩,总产保持在35万吨。主要是调减低产棉区和分散棉区,稳定高产高效棉区。棉花生产要立足于主攻单产,提高棉田综合效益,走集约化经营的路子。要全面推广良种和双膜移栽,尽量不种麦后棉,少种麦套棉,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棉田间套复种,实现高产高效。
4.扩种蔬菜,发展经济作的。要把扩种蔬菜作为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新的增长点,坚持在基地布局、品种引进更新、设施化栽培、加工流通上求突破,走高档化、多元化发展的路子,全面提高蔬菜生产的产业化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大力发展花卉苗木等新兴行业。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