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政府关于全省1998年秋播和1999年农业工作意见
(1998年9月7日 苏政发〔1998〕85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
1999年是我省全面实现小康、部分地区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一年。要加快新一轮农业结构调整步伐,提高种植业效益,实现农业丰收、农民增收、农村社会稳定的目标,促进全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认清形势,提高对新一轮农业结构调整重要性的认识
近几年来,我省农业稳步发展。粮食总产1997年突破3500万吨。今年夏粮虽然因灾减产,但秋熟长势良好。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具有区域特色的基地建设初具规模。经济作物逐年扩大,特别是蔬菜发展较快,已达到1200万亩。种植业效益有所提高。1997年每亩耕地产值达到1200多元,农业商品率提高到60%。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势头良好。由于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90年的883元增加到1997年的3269元。
但是,从总体上看,我省农业结构调整步伐不快,效益偏低,农民收入增缓慢。突出表现在:种植结构单一,粮经作物比例不尽合理;种粮植棉效益下降,农民增收困难;农业产业化经营刚刚起步,生产与市场脱节的矛盾较大。当前,农产品买方市场的形成,为农业结构的调整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实践证明,凡是根据市场需求,主动积极调整农业结构的地方,农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就快。各级政府和各关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调整农业结构的紧迫感、责任感。
二、优化布局,明确秋播和明年农业生产的目标与重点
根据全省“九五”农业发展规划,从当前的实际情况出发,省政府决定,从今年秋播开始,花3-5年的时间,按照“调稳粮食、调活结构、调高效益”的要求,对种植业进行新一轮的结构调整。
(一)结构调整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在确保粮食有效供给的前提下,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增加农民收入为重点,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区域优势和科技优势,进一步优化种植结构,扩大经济作物,不断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农产品商品率,加快发展高效农业。要通过结构调整,使全省粮食总产稳定在3250万吨,棉花35万吨,油料150万吨左右;粮经种植比例调整到7:3;种植业的亩产值和农产品商品率提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