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苏教育科研网的基础上,扩大网络的互联,覆盖到全省所有高校、主要科研机构和部分中小学,开展远程教学、电子图书馆、计算机辅助教学以及管理信息系统等应用服务。以国内外科技最新动态、新产品、新技术为基础,建立有江苏特色的专业信息库以及面向社会开放的图书、文献、科研成果、科技人才等教育和科技信息库。扩大科技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覆盖与影响,推进科技与经济的有效结合,在科技信息网络的基础上,建设面向全社会的科技开发与技术成果推广的信息流通系统,实现科技信息的社会化服务。
3.实验小区建设
(1)建设目标
本着示范性和实用性的原则,在为社会服务和为政府服务两个方面进行应用性实验。
在指定的范围内,建成宽带综合通信网络,开展公众服务应用系统和宏观调控应用系统的全功能试验,使实验小区成为未来信息化社会的雏形,成为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提高办公自动化水平的示范小区。
(2)实施策略
选择若干个具备一定条件的社区和省属信息管理部门分别作为公众信息服务和宏观调控信息服务的实验小区。近期重点进行省委、省政府大院试验小区和若干住宅小区的试验小区建设。
(3)建设内容
①通信网络
建议ATM/SDH通信环境,采用HFC(光纤/同轴混合)、FTTO(光纤到办公室)技术铺设用户接入网,进行网络互联实验。
②试验的业务
--社区实验小区开展交互电视、视频点播(VOD)、可视电话、数据传真、远程医疗、远程教学,城市公共服务等,每位网络用户都可以根据协议查询开放式数据库,上国内的互联网和国际互联网。
--省属信息管理部门实验工程主要为省委、省政府开展办公自动化服务,提供经济、市场、产品、政策、法规、政务、市县动态等的信息服务,以及电视电话会议、国内互联网、国际互联网的上网与管理等业务。
(三)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为信息化建设提供良好的软件环境
信息资源是社会发展的战略资源,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因此,要把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放在信息化建设的首位,由此推进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信息产业的发展。
1.建设目标
建立基本完备的、面向政府和公众的公益型数据库体系和面向微观经济活动的商业商用型数据库体系,形成系统完善的信息收集和发布机制,为政府和公众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拓展信息市场,加速江苏信息化进程,确立江苏信息资源大省地位。
2.实施策略
(1)走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的路子,合理布局,有序开发,资源共享。
(2)政府开发宏观管理型数据库及其他公益型数据库;鼓励社会各界开发各种商业型数据库。
(3)自主开发急需的且具有江苏本地特点的数据库;同时广泛收集对我省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有用的信息资源。
3.建设内容
(1)政府部门信息系统工程重点开发:
①国民经济宏观信息数据库。主要包括世界各国和国内各省、市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状况、宏观经济预测与分析、经济与社会统计资料等。
②政策法规信息数据库。主要包括国家、地方的法律法规,部委办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世界各国和各地区相关法规,国际条约与公约等。
③基本建设项目管理数据库。主要包括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规模、项目的效益、项目的物资、资金投入需求,其他投入产出配套需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执行和完成情况等。
④国土资源数据库。主要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资源、气象与气侯、生物资源、人口、环境、城市规划、城市管理、土地规划等。
⑤人才数据库。主要包括人才劳务资源、毕业生资源、招聘待聘信息、劳务仲裁、合同程序等。
⑥投资环境数据库。主要包括各地的地理位置、投资政策、基础设施状况、鼓励投资领域(项目)、立项管理办法、程序等。
⑦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主要包括地形图、地形数据、地名数据、地面数据等。
⑧人口信息数据库。主要包括常住人口、流动人口、少数民族、外籍来华公民等。
⑨档案信息数据库。主要包括档案目录、档案管理、档案查询等。
(2)社会公众信息系统工程重点开发:
①公共信息数据库。主要包括天气预报、旅游项目、文娱活动、电视节目、交通信息、邮电服务、时事要闻、生活顾问、家庭服务等。
②影视节目库。主要包括电影、电视节目库、卡拉OK等。
③公共图书馆书目期刊数据库。主要包括中西方馆藏书目、中文古籍书目、民国以来期刊报纸篇名等。
(3)农业信息系统工程重点开发:
①农业生产信息数据库。主要包括生产投入、生产进度和经营、产品产量和产值、产中信息、产后信息等。
②农业市场信息数据库。主要包括农林牧产品市场建设,主要农产品流通、市场供求与价格行情、农产品国际市场供求和价格等。
③农业资源数据库。主要包括农业人口、农村劳动力、耕地资源、农业生产条件、农业综合开发、农业能源与环保等。
(4)工交与工业产品信息系统工程重点开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