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电信网
充分利用已有公用电信网和专用电信网,向全社会提供普遍服务,普及电信基本业务,积极提供电信增值和智能网络业务等。
②广电网
逐步实现网络设备和用户设备向数字化过渡,广播电视混合覆盖率达95%。积极发展卫星数字电视、数字音频和数据广播业务,推动双向传媒业务的发展。
③计算机网
强调统筹规划、统一标准。积极推进“金桥”、“金卡”、“金关”、“金税”等为代表的计算机信息网络的互联互通,加快中国经济信息网江苏分网,江苏科技网、江苏教育网、江苏公用数据交换网等的建设,实现网络间的互联互通,扩展与国际网络的交换能力。
(4)信息网络互联中心
信息网络互联中心在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指导下开展工作,主要是协调、监理全省各部门公用通信网络和各专用信息资源网的建设;本着资源共享、利益共沾的原则,综合各方信息,开展信息增值服务;实现八大骨干应用系统工程与网络互联中心的互联。
(二)建设八大骨干应用系统工程,推进信息化建设步伐
1.建设目标
借助于统一的高速公用互联传输网,加快八大骨干应用系统工程建设,在政务、经济、金融、财税、商贸、农业、教育、科技、工业、交通、社会治安、社会保障、公众服务等领域进行规范化的系统建设,逐步形成与国家“金”字系列工程配套衔接的信息网络,为政府、企业和全社会提供多种信息服务,并以应用系统启动用户市场,带动信息产业的增长,推进全省的信息化建设。
2.实施内容
(1)政府部门信息系统工程
建设党政机关办公和管理信息系统,联通各职能部门的MIS系统或局域网,采用分布式数据库技术,动态地反映各地的经济概况和市场态势,及时对经济发展的趋势进行监测、预测和预警,提高办公效率、管理能力和决策水平。
重点建设宏观经济调控决策支持系统(“金宏”工程),满足省、市领导机关宏观决策的需要。
建设公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加强国家对公有资产的监督管理,促进有形和无形公有资产保值、增值。
推进公安等政法部门的信息化进程,建设以社会治安、打击犯罪为主的公安计算机信息系统,实现司法信息的资源共享和综合利用,为维护社会治安和保持社会稳定。
(2)社会公众信息系统工程
推进环保、气象、医疗卫生、市政、旅游、文化娱乐等社会公共部门的信息化,充分利用现有的计算机网络和信息数据库,开发常规公众信息上网,尤其是开发图书文献资料、科技情报、专利、报刊目录等数据库上网。
加快建设面向家庭用户的信息服务网络,提供教育、娱乐、购物、旅游、医疗等交互式信息服务。
建设社区服务网,加强社区的管理与服务,采用计算机服务的手段,向市民提供教育、娱乐、购物、旅游、医疗、纳税、水电、电话费用自动化管理等多种信息服务,增强社区的管理和服务功能,方便人民生活。
(3)农业信息系统工程
建立农、林、渔、水利等行业信息系统,形成农业综合信息管理和信息服务体系,建立农村基本情况、灾情、农业科技、生产资料和农产品市场、农业生产动态、农业资源等数据库,并建立与农业相关部门的横向信息交流及宏观调控决策服务系统。开展农业生产的预测、监测、预报、预警,为宏观调控决策服务。
(4)工交与工业产品信息系统工程
建设全省的工业生产企业与产品流通信息系统,以国家经贸委规定的大中型企业的生产流通网为基础,逐步建成不同层次的、面向全省工业、商业的企业与产品数据库。实现产品供求、价格、运输、仓储、资金结算的网络化。
建设交通运输信息系统,充分利用铁路、公路、水运、空运等运输资源,围绕客货运输建设基础数据库群,以及交通安全监控、交通运输、电子数据交换等应用系统,为提高全省的综合客货运输能力服务。
(5)商业贸易信息系统工程
建设实用的电子商贸系统。该系统以国家计委重点建设项目“中国商品订货系统”网络为基础,通过开放式的网络平台互联,实现贸易、税收、批发、零售、运输、仓储、分销等商业服务的电子化,加快商业增值网的建设。
建设国际经济贸易电子数据交换网络(EDI),包括建立进出口许可、配额管理、商检、运输、动植物检疫、进出口收结汇、海关报关等应用系统,提高外贸运作的时效性。
(6)金融财税信息系统工程
大力推进金融电子化进程。重点建设国家现代化支付系统和金融管理信息系统,完善商业银行柜面处理系统,建设和完善银行卡信息交换系统,建设证券、期货业信息系统。
配合国家“金税”工程的建设,建立增值税发票交叉稽核系统和防伪税控系统,建立财政收支管理系统,建立国税、地税集中分布式的多级税收管理信息系统并通过各级网络服务中心与财政、工商等部门联网。
(7)社会保障信息系统工程
建设社会保险电子信息网,实现社会保险制度运作电子化,在工伤、医疗、生育、失业、养老等领域实现高效、便捷的服务。逐步实现一张IC卡统一管理社会保险的五个领域。
(8)教育科技信息系统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