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征用土地上的坟墓,由征地单位报请当地土地管理部门公告坟主限期迁移,并支付迁坟费;无主坟墓,由用地单位代迁或深埋。
第二十七条 被征用土地上的青苗,在不影响工程进度的情况下,应允许农民收获,不得铲毁;在一个耕种收获期内因故暂不使用的已征土地,应允许农民继续耕种。
第二十八条 城市集体所有制单位进行建设需要使用土地的,按照国家建设用地的规定办理。
全民所有制企业、城市集体所有制企业与乡(镇)村农业集体经济组织共同投资兴办的联营企业,需要使用集体所有土地的,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可以按国家建设征用土地的规定实行征用,也可以由农业集体经济组织按照协议将土地的使用权作为联营条件。
在城镇从事个体经营需要使用国有土地的,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按照使用国有土地的规定办理审批手续;变更用途或停业的,土地应及时退回国家,房屋作价处理。使用集体所有土地的,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可以与土地所有单位签订临时用地和补偿协议。
第二十九条 国家建设需要使用的国有土地,按照国家建设征用土地的程序和审批权限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后划拨。使用国有荒山、荒地的,无偿划拨;使用其他单位和个人已经划拨的国有土地,原使用单位受到损失的,建设单位应按照对土地的投入、青苗、附着物等受损失的实际情况给予合理补偿。原使用单位需要搬迁的,建设单位应负责搬迁。
国有农、林、牧、渔场(圃)和机关、团体、学校、厂矿等企业、事业单位,在其所使用的土地上进行非农业生产建设或改变土地用途的,应当征求上级主管部门的意见,并依法报经所在地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
第五章 乡(镇)村建设用地
第三十条 乡(镇)村各项建设用地,应当按照合理布局,节约用地的原则,制定规划,经村民大会和乡(镇)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后,由乡(镇)人民政府报上级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城市规划区内的乡(镇)村建设规划,应当报市人民政府批准。
农村居民住宅建设、乡(镇)村企业建设、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必须按乡(镇)村建设规划进行。
乡(镇)村建设依法经批准使用集体所有的耕地,相应减免农业税。
第三十一条 农村居民建房,按乡(镇)村建设规划须使用耕地或国有土地的,应当经乡(镇)人民政府审查,报县级人民政府批准;使用原有宅基地和其他非耕地的,由乡(镇)人民政府批准。
农村居民建房不得占用基本农田保护区内的耕地。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农户、非农户,方可向所在地的村(组)申请宅基地:
一、统一规划建设的居民新村(或居民点)需要重新安排宅基地的;
二、原有宅基地面积低于本《办法》的规定标准,有的子女已经达到婚龄,居住拥挤,确实需要分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