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工业:“九五”期间,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打破条块界限,主动接受国家大石化企业的辐射和带动,推动区域布局特色化和化工经济循环国际化。重点发展石油化工和精细化工。以烯烃、芳烃为龙头,加快发展合成纤维、合成塑料、合成橡胶和有机化工原料,带动精细化工的发展。到“九五”末,化学工业增加值达675亿元,年平均递增约16%。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7.5%;大型企业的技术、装备和管理水平达到国际80年代末、90年代初水平;精细化工产品产值率达到45%;前10家重点企业(集团)生产集中度达到55%;环境保护工作得到加强,工业“三废”处理率达85%到95%以上。主要产品能力:原油加工量1500万吨、乙烯100万吨、合成材料240万吨。
汽车工业:“九五”期间,遵循国家
汽车工业产业政策,坚持“高起点、大批量、专业化、质量优”的方针,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大力利用外资,加快与国外大公司的合资合作,促进企业联合重组,发展规模经济。重点发展轻型车和小型乘用车、大中客车、摩托车和发动机、铸锻件等汽车、摩托车关键零部件。到“九五”末,汽车工业增加值达225亿元,年平均递增约27%,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5%。轻型车、小型乘用车、汽、柴油发动机、大客车的水平达到国际90年代初水平,其他产品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在整车、总成件和关键零部件方面初步形成自主开发能力;前6家重点企业(集团)生产集中度达到66%。主要产品能力:汽车70万辆、大中客车7000辆、摩托车375万辆。
三、支柱产业中重点扶持的企业(集团)
根据“九五”期间全省发展支柱产业的指导原则,选择30个企业(集团)予以重点扶持,力争实现突破性进展,以此带动全省支柱产业的发展。这30个企业(集团)是:徐州工程机械集团、常柴集团、输变电设备企业群体(常州华电变压器集团、江苏宝胜集团、南京汽轮电机厂、南京电瓷总厂)、数控设备企业群体(南京机床集团、常州机床厂、无锡机床股份有限公司、南通机床厂、金方圆机床集团公司、5308厂、528厂)、江苏小天鹅集团、无锡威孚集团、跃进汽车集团、亚星客车集团、牡丹汽车集团、春兰集团、捷达摩托车集团、金城集团、熊猫电子集团、宏图集团、华容集团、常州宝马集团、苏州净化设备厂、徐州天宝集团、江苏富士通有限公司(通林集团)、华飞彩显有限公司(华电集团)、无锡夏普元器件公司、苏州孔雀集团、南化集团公司、南京化工厂、南通精细化工基地(南通农药厂、南通醋酸化工厂)、无锡精细化工基地(无锡石化总厂、无锡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苏州精细化工基地(苏州化工集团公司)、金陵石化公司、扬子石化公司、仪化集团公司。到2000年,30个企业(集团)销售收入达到3363亿元,“九五”期间,年平均递增35%。 “九五”期间,30个企业(集团)共安排固定资产投资项目147个,总投资1142亿元,资金来源:利用外资442亿元,申请银行贷款398亿元,自筹302亿元。其中除扬子石化、金陵石化、仪征化纤三个企业的项目外,安排项目90个,总投资360亿元;资金来源:利用外资138亿元,申请银行贷款135亿元,自筹87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