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超范围经营旅游业务;
(二)销售伪劣、变质、失效旅游商品;
(三)用欺骗手段兜售商品或者利用强迫手段提供服务;
(四)降低服务质量标准。
第二十七条 旅游经营单位对从业人员应当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并按规定组织其参加专业技术培训,未经培训合格的,不准上岗。
第二十八条 旅游经营单位之间的业务联系(包括有偿中介活动)应当签订旅游合同,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及违约责任等。
第二十九条 旅游经营单位应当接受旅游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和管理,参加业务年检,按时报送各报表。
第三十条 从事导游业务的人员必须取得国家和省统一颁发的导游资格证书,并经旅游社聘用后,持证上岗,佩戴导游员标志,未经旅游社聘用不得从事导游业务。
第三十一条 导游人员应当向旅游者提供规范化的服务,不准有下列行为:
(一)索要小费;
(二)收受回扣;
(三)超出合同约定安排购物;
(四)安排旅游者在非旅游经营单位住宿、用餐、购物、娱乐、保健;
(五)其他损害旅游者利益的行为。
第三十二条 导游人员应当自觉接受旅游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和业务年检。
第四章 旅游者权益保护
第三十三条 市、县(市)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应当依法保护旅游者的合法权益。
旅游经营单位应当配备相应的旅游安全设施和安全人员,建立安全管理责任制,并接受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和公安机关的日常安全监督检查。
旅游经营单位应当配合当地公安机关共同做好保护旅游者人身、财产安全工作。
第三十四条 旅行社接待旅游团队,必须为其办理旅游人身意外保险。
第三十五条 旅游经营单位对旅游设施和游览地可能出现危险的情况,应当采取安全措施,设置警示标志,向旅游者提供安全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