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用人单位不履行聘用合同的。
(五)有其它正当流动理由的。
第十二条 申请流动的人员,有下列情况之一的,所在单位可不予准许:
(一)与单位签有聘用合同,合同期未满的。单位出资培训,在培训合同规定服务期限之内的。
(二)正在参加国家、省、市重点工程建设、科研攻关项目,在特殊岗位从事特殊专业,流动后对原工作有重大影响的。
(三)工作岗位涉及国家机密,所掌握的机密在保密机关规定保密期限之内的。
(四)正在受审查尚未结案的。
(五)国家和省、市另有规定的。
第十三条 要求流动的人员,向所在单位提出书面申请后,单位或者主管部门须在三十日内给予答复。逾期未予答复即视为同意。单位或者主管部门对于申请流动的人员,除属于本条例第十二条规定的情况之一的,均应当予以支持,不得以各种借口或限制条件阻止流动。
第十四条 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管理办法,由市人民政府人事部门另行规定。
第四章 人才引进管理
第十五条 从本市、县(市)以外引进本地、本单位生产建设中短缺、急需或者能够带来项目、资金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可以由人才市场中介组织协调,也可以由用人单位自行联系。需要调入的,须经人才市场行政主管部门评估、考核后办理有关手续。
第十六条 市、县(市)人民政府和用人单位引进人才,应实行优惠政策。
对引进的人才可以不受地域、身份和用人单位编制、职称设岗定额等条件限制,可以不带户口、行政关系,可以来去自由,待遇由用人单位与应聘者商定。
引进的留学回国人员和专家、学者,用人单位应为其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其配偶、子女的就业、就读等有关问题,所在地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要从优予以解决。
对乡镇企业引进的国家干部或聘用干部,原身份、户口、粮食关系不变,可直接转正定级,工资由企业自定。
对引进的人才在生产和实际工作中做出重大贡献的,用人单位应按本地同类人员的奖励政策规定予以奖励;有特殊贡献的,可以破格奖励。
第五章 人才招聘管理
第十七条 用人单位招聘人才,应向当地人才流动机构提出申请,经审核同意后,方可开展招聘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