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吉林省病毒性地肝炎防治工作管理办法

  (一)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含个体)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从业人员;
  (二)生活饮用水供水单位的制水人员;
  (三)托幼单位直接接触婴幼儿及婴幼儿饮食的保教、后勤人员;
  (四)公共场所直接为顾客服务的工作人员;
  (五)医疗单位直接接触患者的医务人员。
  第十条 肝炎防治专业人员应协同其他卫生防疫监督人员依照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及时完成有关人员的体验、调离和卫生管理工作。
  第十一条 医疗、保健和卫生防疫机构应加强业务培训,提高病毒性肝炎的防治水平,及时、准确地进行肝炎的分型诊断。诊断标准依照卫生部《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试行)》执行。

第四章 传播途径管理

  第十二条 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禁止参加献血:
  (一)肝功异常;
  (二)乙肝表面抗原阳性;
  (三)乙肝e抗原阳性;
  (四)乙肝核心抗体阳性。
  第十三条 献血者必须在每次献血前进行表面抗原检测。检测和采血的间隔期不得超过三天。禁止不经检测者献血。
  第十四条 各种血液制品必须经国家批准方可使用。回收胎盘血必须经严格技术检测后方可使用。禁止使用未经国家批准的血液制品和未经检测的胎盘血液。
  第十五条 各医院血库及专业血站应加强管理,严格执行献血体检标准和采血、输血技术规范,确保输血安全。
  第十六条 各级医院、血库、血站、饮食、托幼机构及其他公共场所须依照消毒管理的有关规定,严格执行消毒常规,建立消毒档案,定期组织和参加消毒灭菌技术培训。
  第十七条 下列物品,在投放公共场所使用前必须进行消毒处理,达到国家卫生标准:
  (一)餐具、茶具和盛放直接入口食品的容器;
  (二)医疗和生物实验器械;
  (三)其他可能引起肝炎病毒传播的物品。
  第十八条 凡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卫生用品,产品必须达到消毒灭菌要求,用后必须及时回收,并由使用单位进行无害化处理或销毁。


第 [1] [2] [3] 页 共[4]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