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申请成立的社会团体进行资格审查;
(二)指导社会团体的日常业务活动;
(三)为不具备法人资格的社会团体承担民事连带责任;
(四)对社会团体的变更、注销登记进行审查,负责处理社会团体终止的善后工作。
第七条 社会团体的业务涉及两个以上部门时,以主要相关的部门为业务主管部门;成立跨行政区域的社会团体,其业务主管部门是所跨行政区域共同上一级的有关业务部门。
第八条 申请成立社会团体,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符合我国宪法和法律的章程;
(二)有业务主管部门的资格审查意见;
(三)有办事机构地址或联络地址;
(四)有正当可靠的经费来源;
(五)有一定数量的成员。
第九条 社会团体的名称,应当与其业务范围、成员分布、活动地域相一致。非全区性社会团体,不得冠以“内蒙古”、“全区”等字样。
第十条 成立全区性社会团体,向自治区民政厅申请登记;成立盟市性社会团体,向所在盟市民政处(局)申请登记;成立旗县、乡镇、街道社会团体,向所在旗县(区)民政局申请登记。
成立跨行政区域的社会团体,向所跨行政区域的共同上一级民政部门申请登记。
第十一条 登记管理机关与核准登记的社会团体办事机构不在同一行政区域的,核准社会团体登记的民政部门应委托社会团体所在地的民政部门负责对社会团体的日常管理。
第十二条 经核准的社会团体,具备法人资格的,发给《内蒙古自治区社会团体法人登记证》,赋予社会团体法人代码,并由登记管理机关在报刊上公告;不具备法人资格的,发给《内蒙古自治区社会团体登记证》,赋予一般社会团体代码。
第十三条 社会团体在登记管理机关核准登记并发给登记证书后成立,依法开展活动。
第十四条 社会团体不下设独立的二级学会、协会等组织,也不设立分会,有特殊规定的除外。下一级的同类组织,可以以团体会员的身份加入上一级的社会团体。
社会团体可以下设办事机构和专业委员会、工作委员会,但必须向登记管理机关备案后,方可开展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