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加快组建以名优产品或优势企业为龙头的成气候的大型企业集团,优化资源配置和企业组织结构,取得规模效益,增强企业技术开发能力和在国际、国内市场上的竞争力。今年重点抓好汽车、自行车、服装、氯碱制品等一批大型企业集团的组建和完善工作。各主管局也要抓好这方面的工作。对企业集团,改革上要深化,政策上给予倾斜,功能上进一步增强。一是要突破“三不变”(企业隶属关系、财政上缴渠道、企业所有制性质不变)的体制,实行参股、控股的办法,或试行由企业集团统一对上承包、对财政结算、对银行贷款,统一工效挂钩,统一出口的新体制。二是给企业集团以更大的经营自主权,包括外贸进出口权、融资权和一定额度的技改、引进项目审批权。三是在技术开发基金、折旧、留利、人事、劳动、分配以及信贷等方面实行适度倾斜政策。四是配备精干的领导班子,特别是选好一、二把手。
与此同时,按照产业政策和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对该淘汰的企业列出名单,坚决予以关停并转。
(八)坚持实行政企职责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原则。各级政府机构和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都要坚决杜绝和抵制“三乱”。要落实和维护企业的自主权,对企业搞好支帮促。各综合部门要制定为企业、为基层服务的具体办法,并认真付诸实施。
(九)积极创造条件,进行股份制试点。
(十)商业、交通运输、建筑等企业,都要结合自身特点,继续完善各种形式的承包制和租赁制,配套深化内部改革。
三、关于商业流通体制改革
(一)促进工商联合,共同开发市场。要充分发挥国营、供销社商业和国营物资企业的主渠道和蓄水池作用,特别是增强批发商业的功能。要推动工商联合,发展联营、联销,试办产销结合的批发集团和跨地区的商业、物资批发集团。今年要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扩大。
(二)延伸批发销售网络,冲破地区封锁,大力开拓市场,特别是农村市场。要突破现行按三级批发层次组织商品流通的局限,将我市大批发的销售网络向外地延伸。可采取到主销区和新销区设销售庄点,利用当地国营、供销社商业批发网络联合办店等形式,形成一批辐射点,为我市的工业品下乡拓宽渠道。
(三)发展市场。一是开辟区域市场,发展工商企业的横向经济联系,拓展流通渠道,重点是省际边区和一些与广大农村连接的中小城市。二是发展专类商品市场,在本市以天津产品为基础,有重点地发展若干行业或专类商品的批发交易市场;搞活计划外物资流通,增强我市的集散功能。三是国营商业在组织好国内商品流通的同时,发挥自身腿长、联系面广的优势,利用开发区、特区、边区的外贸渠道,借船出海,发展小额进出口贸易。四是发展生产要素市场,包括生产资料市场、资金市场、房地产市场、劳务市场、技术市场等,试办企业产权交易市场。
(四)继续整顿流通秩序,规范流通行为,加强行业管理。要正确处理主渠道与多渠道的关系,调整批发商业的结构和规模,并加强对各类零售市场的管理。在一九九0年组建市饮食同业公会的基础上,一九九一年继续组建其他行业的同业公会,加强对社会商业的管理。继续办好公物拍卖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