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改革商业、物资体制。一是充分发挥国营、供销社商业的主渠道与蓄水池作用,促进大进大出和商品物资的集散。进一步发展集体、个体商业。实施对社会商业的统一管理,增强商业整体功能。二是组织跨地区、综合性或专业性的流通企业集团;推动工商联合,发展联营、联销,试办产销结合的商业物资批发集团。三是完善批发体系,理顺各类批发之间的关系,建立新的批发格局。同时延伸批发销售网络,增强集散功能。批发商业企业或产销结合的批发集团,到主销区和要开辟的新销区设销售庄点,或利用当地国营商业、供销社商业批发网络联合办店,形成一批新的辐射点,把销售力量向城镇和农村延伸。四是国营商业在组织好国内商品流通的同时,发挥自身腿长、联系面广的优势,利用开发区、特区、边境地区的内外贸渠道,借船渡海,发展小额进出口贸易,扩展与国际市场的联系。五是按照商流与物流分离的原则,储运企业向社会化的集团方向发展,使之成为开放的物资中心。
2.改革外贸、外汇管理体制。要建立鼓励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机制。一是继续完善外贸承包制,加强外贸企业经营管理,有计划、分步骤地实行自负盈亏、自主经营、工贸结合、联合统一对外的外贸经营体制;二是在完善外贸收购制的同时,积极推行自营出口制、代理制,并通过发展“三来一补”、合资企业扩大出口,充分利用开发区、保税区政策和特区窗口发展出口和转口贸易,形成多渠道出口的体制;三是根据国家统一部署,调整人民币汇率,改善汇率形成机制,逐步过渡到有管理的汇率浮动制;四是建立发展外向型经济调节基金,用于筹集买汇资金和调节内外销商品分配比例,创造外销优于内销的政策环境;五是适当扩大大型骨干企业特别是企业集团的外贸经营自主权,组建一批工贸结合的综合商社,鼓励参与国际竞争,打入国际市场;六是积极发展保税仓库和保税区,促进津欧大陆桥的建设和利用,在天津开办北方进出口商品交易会。
3.培育和发展市场。一是开辟区域市场。即通过地区经济协作和企业的横向联合,在省、市之间组织工业品与农副产品、原材料与加工产品对流贸易的共同市场;在部分地区及县市拓展流通渠道,建成区域性市场根据地。二是进一步完善消费资料市场,扩大生产资料市场,积极发展综合的、专业的、现货的、期货的市场组织和多种交易方式,健全市场中介服务。三是建立和发展各类要素市场,包括企业产权交易市场、资金市场、房地产市场、劳务市场、技术市场、信息市场以及重要物资、商品的期货市场等。四是制订市场法规,规范市场交易行为,健全市场管理监督组织,强化市场管理,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秩序。
(四)关于金融体制改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