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社会主义改革是一项崭新的开拓性事业,任务十分艰巨、复杂,同时,改革还受到多方面条件的限制,因此,在改革的进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是:企业特别是全民所有制大中型企业活力不足,经营机制不合理,经济效益不高,发展后劲不足;市场体系不完备,规则不健全,比价关系依然扭曲,价格形成机制仍不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要求的宏观经济调控体系的建立相对滞后,地方宏观调控体系尚未形成;改革和开放结合得不够紧密,经济中心和港口城市的作用发挥得不够充分。这些问题表明,已有的改革远未实现传统体制向新体制的转换,距离实现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运行机制还有相当大的距离。九十年代,我们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按照建立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新体制,形成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运行机制这一基本方向,紧密结合本市特点,努力推进综合配套改革。
二、今后十年和“八五”期间改革的指导思想
(一)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实践,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二)贯彻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原则,通过企业、市场、宏观调控三个环节的综合配套改革,逐步理顺和规范一些基本的经济关系,重点是国家、企业、个人之间的关系,进一步调动各方面,特别是基层和群众的积极性。
(三)改革与发展紧密配合,把经济工作中的难点作为改革的重点,以调整结构、提高效益、推动技术进步为主攻目标,为实现天津经济发展战略目标服务。
(四)改革与开放紧密结合,围绕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需要,积极调整生产关系,建立适应外向型经济发展需要的体制和机制。
(五)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加快改革步伐。同时处理好改革和稳定的关系,在稳定中推进改革,以改革促进稳定。
(六)从天津的实际情况出发,稳步推进,配套实施,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注重实效,走出一条符合天津市情的路子。
三、改革的目标和主要任务
总的目标是,力争用五年或稍长一点时间,初步建立起能够充分发挥天津经济中心作用和发展外向型经济所需要的体制和机制,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科技进步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力争到二000年基本确立适应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国内国际市场衔接、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新的运行机制。具体目标是:
(一)增强企业特别是全民所有制大中型企业的活力,实现经营机制的转换,特别要建立起追求技术进步的机制,基本做到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逐步形成公有制经济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