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发展科技教育事业,提高农民素质,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强各级政府部门对科技教育兴农的协调与指导,建设和完善市、区(县)、乡、村四级科技推广体系,突出抓好乡村两级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组织建设,充分发挥群众科技组织和农民技术员的作用。鼓励和支持科技人员到生产第一线开展技术承包、咨询、培训和兴办科技生产联合体。综合运用行政、法律、经济等手段,坚持以推广适用技术为重点,加速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加强农业科研基础设施建设,充实科研手段,改善科研条件。发挥多部门、多学科的综合作用,开展科技联合攻关,集中力量解决农业生产中的重大技术问题。积极进行生物工程、农业环保、植物保护、保鲜技术等研究,为农业发展提供适用技术成果。搞好丰收计划、星火计划和燎原计划的实施,组建星火技术产业集团,创建一批星火示范企业,组织实施一批科技示范区。改革农村教育,加速人才培养,提高劳动者素质。把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与搞好成人教育、办好各类短期技术培训紧密结合起来,逐步形成区县、乡、村三级职业技术和成人教育办学网络。认真办好农学院、广播、电视、函授学校、成人中专、农校及各类培训学校,为农村培养大批适用人才。
(八)积极改革农产品流通体制,大力发展农产品流通。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主要副食品产销一体化,建立起在国家计划指导下,以市场为导向,富有活力的副食品流通体制,减少财政补贴,丰富市场供应。要敞开鸡蛋供应。要由逐步减少蔬菜合同定购品种和数量过渡到放开价格,进一步搞活蔬菜市场。有计划地建立生猪生产、加工、销售有机联系的企业集团。在充分发挥国营商业、供销社主渠道作用的同时,积极扩大农民参与流通的规模。积极建设和完善市场体系,在抓好城乡现有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管理工作和设施改造的同时,有计划地建立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积极扩展期货贸易。“八五”期间,建成市宜白路蔬菜批发交易市场和水产、禽蛋批发交易市场。增加流通设施建设,增强粮食储备能力。
(九)加强村镇建设,发展社会福利事业,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继续坚持全面规划、合理用地、依靠群众、自力更生、加强管理、注重实效、因地制宜、逐步建设的方针,努力把村镇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八五”期间,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工业小区建设需要,重点建设布局合理,有配套设施,交通方便,整洁卫生,具有地方特色的新型集镇。加强乡政府所在地建设。进一步搞好村镇规划,建设400个风格别致、配套较为齐全、环境优美的样板村。强化宅基地管理,严格控制建设用地,严禁乱占耕地。
继续加强村级基础设施建设。抓好乡村公路的养护管理,五至十年内将乡村公路维修一遍。进一步改善农村通讯条件,逐步实现与市话并网,县级基本实现电话程控化,增加长途线路,实现与国内外的直接电讯联系。完善部分乡镇的供电、供水、排水等配套工程。加快农村能源建设步伐,开发农村多种能源。“八五”期间,要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出促进村镇建设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法规,逐步使村镇建设走向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