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对主要行洪河道的整治,为全市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防洪安全保障。“八五”期间继续治理永定新河、海河干流、独流减河、蓟运河、大清河。要进一步加强对水利工程的管理,在逐步更新、改造、维修配套现有水利工程设施的同时,要结合中低产田改造和稻区用水,综合开发利用水资源,改善调蓄功能。坚持组织广大群众,大搞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继续搞好国营扬水站改造,增加蓄水能力1至1.5亿立方米。新打机井1500眼,更新3000眼,维修5000眼。扩大和改善灌溉面积60万亩,改善降涝面积60万亩。以抗旱节水为中心,以粮食基地、蔬菜基地和果品基地建设为重点,因地制宜发展节水型农业,加快兴建防渗渠道、暗管排咸、管道灌溉、喷灌、滴灌等节水工程。“八五”期间,新建防渗渠道2000公里,喷、滴灌3万亩。加快山区水利建设步伐,继续加强水土保持工作。
继续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重点突破的方针,发展农机化事业。围绕粮食生产和副食品生产基地建设,积极引进和生产各类适用农业机械、器具。十年内,主要粮食作物的耕、播、耙、压、收割、脱粒基本实现机械化。“八五”及“九五”末,机耕面积分别达92%和95%,机械排、灌面积分别占总耕地的73%、78%。建成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机械化乡、村办集体农场。积极发展肉、蛋、奶、禽、鱼、菜、果生产和保鲜机械。大力扶持农机工业的发展。更新大型拖拉机及配套农具1000台(套)。新建农机供油站50个,增加储量5000吨。实现农机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
继续实行以电养电政策,有计划地改造农村电网。十年内将各县供电线路基本更新一遍。调整变电站布局,提高农村供电质量。新建变电站15座,增容246800千伏安;扩建13座,改造5座,增容55100千伏安。“八五”末,农户通电率达100%,基本保证农村生产、生活用电。
在积极开发利用有机肥料的同时,增加化肥生产。在改造武清小化肥厂基础上,利用天津碱厂基础条件建成年产11万吨尿素装置,使全市化肥肥源达到50万吨。积极开发复合肥料生产,增加有机肥投入,改善土壤肥力并大力推广科学施肥技术。
充分利用卫星遥感、气象雷达、数值天气预报等现代化技术,提高重大灾害性天气的监测能力,完善天气预报信息网络。开发气候资源,提高人工影响天气水平。“八五”期间,建设气象调度通讯中心。
以建立城市周围的森林生态系统,改善城乡人民生产、生活环境为出发点,增强绿化意识,动员全社会办林业。加强对森林资源采伐限额的全额管理,坚持以法治林。进一步搞好三大果品基地建设和干线公路、铁路、大型河道绿化及蓟县长城、翠屏湖、盘山三个旅游风景区建设。完善外环线绿化带工程。加快武清港北森林公园、杨柳青大绿工程及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和平原绿化,完成蓟县山区10万亩缓坡开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