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加强社会科学研究队伍的建设,大力培养青年理论人才,对社会科学研究机构进行调整、充实,进一步改善社会科学研究条件和设施。鼓励社会科学工作者面向实际,与群众相结合,积极创新,多出成果。
(三)教育
继续贯彻“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方针,进一步端正办学指导思想,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全面提高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水平和业务素质。“八五”期间累计培养中专以上各类人才17万人,“九五”期间20万人左右。
1.基础教育
“八五”期间,农村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城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采取多种方式,妥善解决小学和初中入学的“双高峰”问题。中小学教育要提高教学质量,充实办学条件,同时发展学前教育和残疾弱智儿童少年的特殊教育。
2.职业技术教育
“八五”期间,统筹规划普通高中、中等专业学校、职业高中、技工学校等,调整科类专业结构,充分发挥中等专业学校在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中的骨干作用,进行高中后职业技术教育试点,农村绝大多数新增劳动力要接受程度不同的职业技术教育或培训,企业新增职工接受必需的职前教育和岗位培训。
3.普通高等教育
“八五”期间,要贯彻“坚持方向,稳定规模,优化结构,深化改革,改善条件,提高质量”的方针。研究生教育和本科教育,基本稳定现有规模,进行充实和加强,适当发展专科教育。抓好普通高等院校的调整,优化高等教育布局和专业结构,逐步形成几所具有一定规模和水平的骨干院校。要按照对外开放的要求,从小学开始,加强外语教学,加快培养一批外向型经济和各方面发展需要的人才。地方高校在校生,1995年达到2.9万人,2000年达到3.4万人。
4.成人教育
全面实施《
天津市职工教育条例》、《
天津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定》,坚持多种形式、多种途径的办学,大力开展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不断提高企业职工队伍的文化、技术和专业水平。在继续整顿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的基础上,办好成人高等教育,切实提高教育质量。继续完善农村成人教育三级办学网络,提高广大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和运用农业新技术的能力。
促进教育事业发展,要继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提高教育管理水平,逐步完善各类教育的管理体制。动员全社会各方面力量支持教育,多方筹措资金,逐步增加对教育的投入,充实和改善办学条件,并努力提高教育资金的使用效益。采取多种形式,做好大中专毕业生分配工作。继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教师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在全社会继续发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风尚,改善知识分子的工作和生活条件,进一步发挥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五、城乡建设和国土开发整治
(一)城乡建设
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搞好维护,稳步发展,使城市建设与经济建设相协调。“八五”期间,在完善、提高现有设施的基础上,重点加强薄弱环节的建设。
1.住宅
把老区改造和新区建设结合起来,继续提高城市居民居住水平。“八五”期间新建住宅1000万平方米,1991年内基本解决人均2.5平方米以下困难户的住房。“九五”期间建设1500万平方米。改善房屋居住功能,积极推广新型建筑材料房屋和节能住宅。在十年中将现有300万平方米的危陋房屋改造完。相应搞好住宅区的配套设施建设。
2.城市道路交通
建设和完善以“三环十四射”为基础的城市道路交通系统,改造内环线,增建中环线部分立交桥,拓宽放射性主干道,同时打通部分道路卡口和断头,修复危旧桥梁。争取国家批准利用外资建设新华路及双林地下铁路。发展公共交通,更新和增加车辆,开辟新线路,加强对城市交通的科学管理。
3.供排水
供水,“八五”期间,建成新开河水厂二期工程及相应配套的水源、管网工程,新增日产水能力50万吨。市区人均生活用水由1990年每日140升,1995年增加到200升。“九五”期间争取建设崔家码头水厂。排水,重点搞好一批排水空白区和积水片下水管道的建设。下水道长度计划完成450公里,排水面积增加40平方公里。建成日处理40万吨的东郊污水处理厂,全市污水日处理能力达到66万吨。
4.城市煤气
继续改造和建设煤气工程,扩大气源,解决高峰期用气,加强调度,搞好生活、生产用气平衡和节约用气。“八五”期间,改造第一煤气厂,扩建第二煤气厂,建设第三煤气厂;完善管网和其它配套设施,铺设大港至柳林天然气管道、大港至北仓液化气管道复线;增加煤气用户20万户。
5.集中供热
在积极发展工业供热的同时,充分采用热电厂、集中锅炉房、地热、工业余热、联片供热等方式,继续扩大民用供热面积,同时实行国家、集体、个人共同分担的办法,促进城市热化发展。
6.村镇建设
贯彻“全面规划,加强管理,节约用地,因地制宜,量力而行,逐步建设”的方针,以工业小区建设和集镇建设带动整个村镇建设的发展。“八五”期间要在郊县进行试点,建设布局合理、配套设施完善、交通方便、环境卫生整洁、具有地方特色的新型集镇,“九五”期间有所发展。继续抓好乡村公路、供排水、饮水除氟、农村能源、邮电通信、文教设施等建设。搞好农村住宅建设和相应的配套。加强村镇建设人才的培养。
7.园林绿化
坚持“新建与养管并举,发展与巩固并重,专群结合”的原则,在继续完善建成区绿地的同时,努力开辟新绿地。大力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到“八五”末,市区新增公共绿地281公顷,绿化覆盖率由15%提高到17.5%,2000年达到21%。人均公共绿地由2.2平方米,提高到2.9平方米,2000年达到3.5平方米,继续整修街道,美化市容,提高城市整体街景观瞻水平。
8.人防建设
贯彻“长期坚持、平战结合、全面规划、重点建设”的方针,加强对现有人防设施的维护、改造和综合利用。结合城市发展,继续搞好新工程建设。充分发挥人防部门职能作用,提高全市整体防护能力。
9.建筑业
适应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需要,稳定施工队伍总量,继续调整施工队伍结构,发展骨干队伍,充实加强工业安装和装饰施工力量,提高装备水平。搞好设计、科研、施工一体化总承包的试点,提高综合承包能力。通过多种途径,积极开拓国外市场,组织好一批承包工程的建设和劳务出口。加强建筑业的行业管理和企业内部管理,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浪费,提高效益。“八五”末,要消灭亏损企业,工程质量一次合格率达到100%,其中优良品率达到40%。
(二)国土开发整治
按照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的要求,协调好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从我市的实际出发,在产业政策指导下,进行合理的地域分工,认真搞好我市国土开发与整治工作。
1.资源勘探和开发利用
“八五”期间,重点勘探我市石油、天然气、地下水、地热、煤、煤成气和蓟县山区矿产资源的储藏状况,积极研究综合开发利用资源的途径,逐步建立和完善土地、水、重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计划管理。严格控制各类建设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