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国家要求继续搞好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对口支援。
三、对外贸易与经济技术交流
充分利用天津北方重要港口城市和老工业基地的条件,有层次地推进港口和开发区、市区、郊县三个地带的整体开放。努力增加出口创汇,积极有效地利用外资,促进我市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一)外贸出口
1995年,本市外贸出口创汇达到22亿美元,2000年达到40亿美元。
扩大外贸出口,要按照国际市场需求,积极调整出口商品结构,巩固、提高和发展传统的轻纺产品出口,扩大机电产品、成套设备和技术出口,开发一批新拳头产品出口,到“八五”末,机电产品出口比重由23.5%提高到30%左右。要大力开拓国际市场,在巩固和发展传统市场的同时,积极开拓新市场,发展新客户。要拓宽外贸出口渠道,积极发展大型和技术密集型企业及企业集团自营出口,努力扩大“三资”企业出口,充分利用开发区、驻外机构、外地口岸的窗口,形成多渠道、多口岸、多种贸易形式并举的出口格局。要深化外贸体制改革,继续完善外贸承包经营责任制,按照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工贸结合、联合统一对外的经营体制,不断改进和完善外贸收购制,积极推行代理制。外贸部门要加强管理,压缩库存,减少费用,工贸双方要共同努力,使换汇成本降到全国平均水平以下。
积极发展劳务输出、国际旅游、对外工程承包、涉外保险以及国际海运等业务,努力增加非贸易外汇收入。
(二)利用外资
坚持以生产型为主,以增加出口创汇为主,以高新技术为主的方向,更加积极、有效地利用外资。把出口导向和进口替代结合起来,把引进和消化吸收结合起来,把利用外资和老企业改造结合起来,把改善投资硬环境和软环境结合起来,努力提高外资的使用效益。“八五”期间,间接利用外资争取达到18亿美元,直接利用外资达到10亿美元。
1.间接利用外资
切实加强借、用、还的统一管理。进一步优化外债结构。积极开拓国际金融组织和双边政府贷款;提高长期低息贷款比重;借款来源力争地区、国别多元化,严格控制借用成本偏高的外资。正确引导外资投向。重点用在符合我市经济发展方向、偿债能力强的骨干项目和老企业改造项目上,严格控制非生产性项目和偿债能力差的项目审批和建设;加强项目前期工作的科学管理,严格程序,防止投资决策失误。建立项目目标管理和偿债责任制。继续坚持优先偿还外债的原则,主要靠外债建设的生产性项目,做到自借自还;建立外债偿还基金,确保外债按期偿还,实现我市利用外资借、用、还的良性循环。
2.直接利用外资
采取多种形式,更加积极有效地吸引外资,有计划、有重点地通过合资、合作改造老企业,特别是通过“嫁接”的方式,改造一批能够劳动一片的老企业。进一步改善投资软环境,努力提高办事效率,健全涉外法规,改善涉外服务。
(三)经济技术开发区
工业区在现有3平方公里的基础上,再开发建设10平方公里,“八五”期间先开发5平方公里。生活区在完善1.2平方公里的基础上,“八五”期间再开发1.5平方公里。实现银行、保险、海关、商业、娱乐、公用事业等多功能配套。要更加广泛地吸引外资,特别是吸引国外大公司和财团到开发区投资办企业,同时把开发区的优惠政策和我市工业的优势结合起来,鼓励市内企业到开发区发展“龙头龙尾”项目,带动老企业改造。还要带动和吸引内地企业到开发区办厂设点。
(四)港口保税区
以天津港为依托,在现有保税仓库的基础上,加速建设保税区。实行更加灵活的开放政策,进一步扩大我市的对外开放度,发展国际转口贸易、出口加工等业务,利用天津港通往欧洲的大陆桥条件,开展转口运输,促进我市和广大腹地的经济发展。
四、科学技术与教育事业
(一)科学技术
继续贯彻“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基本方针。重点放在加速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促进工农业生产技术、装备现代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上,为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发展外向型经济和增强发展后劲服务。“八五”期间重点是:
1.组织全市各方面的科技力量,抓好夏利轿车国产化及轻型发动机、计算机及外部设备、数控机床及加工中心、通信设备、医疗电子、潜油电泵系列、新型洗涤剂、钛白粉、农作物增产示范工程、饲料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等10个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攻克关键技术,提高生产技术水平。
2.抓好粮棉增产、蔬菜栽培、畜禽养殖、节能、节约原材料、电子通讯、机械等100项重大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用先进适用的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3.按照生产一代、试制一代、研制一代、构思一代的要求,精心组织各方面科技力量,重点预研30类产品和技术,形成产品不断更新换代的格局,促进我市产品结构向高级化发展。
4.切实抓好引进项目的消化吸收和进口替代工作,结合科技攻关,组织成套设备的制造,逐步形成“引进技术——消化吸收——进口替代——出口创汇”的良性循环。
5.按照“有限目标、突出重点”的原则,狠抓电子信息、光纤通信、机电一体化、智能化机械、生物工程、新型材料等一批在我市已初步形成优势的高新技术的研究,并继续推行“火炬计划”。积极建设新技术产业园区,把国家批准的优惠政策和我市科技人才的优势结合起来,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形成。
继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有活力、有效率的科研、引进、创新、推广和应用紧密结合的新机制,使之同经济发展相适应。完善促进科技进步的政策,抓紧制定有关法规。大力发展科技市场。继续增加对科技的投入,有重点地装备一批科研所。加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软科学研究。加强科研单位和科技队伍的建设,培养一批中青年技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到1995年,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率达到80%以上;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国产化率达到50%以上;新产品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15%以上;重点行业综合技术水平达到国际七十年代末期水平,部分新兴行业达到国际八十年代水平。2000年重点行业综合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水平。
(二)哲学、社会科学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坚持应用研究与基本理论研究相结合,以应用研究为主,为物质文明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1.加强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的研究,特别要加强我市九十年代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改革开放中重大问题的研究。重点是,加强对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发挥天津经济中心作用,搞活国营大中型企业,发展外向型经济,产业产品结构调整,科技与生产结合,现阶段民主与法制建设,世界经济政治发展和当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等重大课题的研究,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服务。
2.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继续消除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不良影响,澄清思想和理论是非。“八五”期间,重点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经济学、工业经济学、财贸经济学、世界经济学、当代哲学、近现代史、法学、政治学、社会学、教育学等学科。
3.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广泛开展学术交流,提倡不同学术观点的讨论,形成健康的理论研究气氛,促进社会科学研究各个领域的繁荣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