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九九一年计划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一九九一年是“八五”计划的第一年,是继续推进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一年,也是我市国民经济走出困境求发展的一年。认真组织好今年的经济工作,对于完成治理整顿第二阶段调整经济结构、提高经济效益的任务,使“八五”计划有一个良好的开端,促进我市经济、政治和社会进一步稳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按照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和七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提出的“‘八五’计划头一年或更长一点时间继续进行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在治理整顿中求发展”的总体部署,根据市委提出的“渡过难关,巩固大好局面,做好工作,争取更大发展”的要求,一九九一年计划安排的指导思想是: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振奋精神,开拓进取,继续推进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努力发展第三产业,狠抓质量,拓展市场,提高效益,保持国民经济适度增长,促进经济正常循环,为“八五”后几年的经济发展打好基础。
一九九一年计划安排的主要目标是:
——国民生产总值增长3%,力争达到4%。
——工业总产值增长4%;农业总产值增长4%。
——本市外贸出口值14.5亿美元;利用外资5.7亿美元。
——地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控制在国家下达的计划之内。
——社会商品零售额增长10%;继续控制零售物价上涨幅度。
——人口出生率严格控制在15.69‰以内。
一九九一年计划的任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快产品结构调整,保持工业生产适度增长。
今年要在继续进行工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搞好产品结构的适应性调整,狠抓产品质量,保持生产适度增长。计划安排全市工业总产值746亿元,比上年增长4%;街、乡及其以上工业总产值593.6亿元,增长3%。
原材料工业,主要是稳定产量,调整品种,提高质量。计划安排生铁产量135万吨,钢155万吨,钢材170万吨,纯碱58万吨,烧碱26.2万吨,农药1.97万吨,水泥105万吨。这些产品的产量大都维持上年水平,重点是大力增产优质高效钢材、精细化工等重要产品。
机电工业,增加了技术密集型和高新技术产品的生产。计划安排汽车产量3.6万辆,增长33.3%;潜油电泵1200台,增长20%;电子计算机870部,增长42.1%;光电端机800端,增长9倍;彩色电视机62万台,与上年持平。机械行业,重点抓好汽车、数控机床、石油化工设备、自动化仪表等产品的生产,进一步推进机电一体化进程,抓好基础零部件、基础工艺、基础机械及各种配套件的研制和生产。电子行业,重点发展电子计算机和通信设备等高技术产品,加快产品的升级换代,进一步提高国产化水平,下力量搞好电子元器件的生产和配套。
轻纺工业,继续增加了适销对路产品的生产。计划安排纱产量13.33万吨,增长14%;手表555万只,增长5.9%;合成洗涤9.5万吨,增长11.2%;家用洗衣机33万台,与上年基本持平。轻纺工业重点是加快开发新品种、新款式、新花色,特别是下大力量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产品的竞争能力,巩固和扩大国内外两个市场。
乡镇工业,继续按照“调整、整顿、改造、提高”的要求,稳定政策,调整结构,增加出口,进一步提高技术和管理水平。区街工业,根据产业政策的要求和各区的特点,因地制宜,适当发展。
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我市产业产品结构调整方案,今年对适销对路、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大、经济效益好、出口创汇的产品,在资金、能源、原材料等方面继续实行倾斜;对消耗高、水平低、效益差的产品实行限产、淘汰。在计划安排上,一是市重点支持有发展前途的30种(类)产品生产,限制和压缩100种产品的生产,淘汰22种产品。二是继续抓好20种传统出口产品的更新改造,开发和扩大15种机电产品出口。三是加快汽车、数控机床、通信设备等八个技术密集型产品新品种的开发。安排工业系统新产品试制1500项,投产1200项。四是市重点抓好顺酐、环氧丙烷、洗衣粉、电冰箱压缩机等十个项目的投产达产,进一步提高投达产水平,努力实现新增生产能力。
加快老企业改造,对于调整产品结构,提高经济效益,保持工业生产的适度增长,发挥我市老工业基地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最近,国家确定我市为全国老企业改造的重点城市,在银行贷款等方面给予适当倾斜,这对加快我市老企业改造的步伐十分有利。今年的老企业改造,主要是立足现有基础,依靠科技进步,紧密结合调整、改革、改组、合资合作,重点对落后工艺、陈旧设备和老化产品进行更新改造,逐步使我市一批重点企业的技术装备、工艺水平、测试手段等,达到生产名优产品的要求。在计划安排上,全市工业技术改造投资的规律比上年增长13.3%,高于全市投资的增长幅度;确定技术改造项目280项,其中结转176项;围绕汽车、染料、办公自动化、金属制品、棉纺等20种类重点产品安排了102个项目。
(二)继续加强农业,促进粮棉和副食品生产稳步发展。
农业,继续坚持城郊型经济的发展方向,稳定政策,调整结构,依靠科技进步,多渠道筹措资金,适当增加投入,争取再有一个好收成。计划安排农业总产值54.14亿元,比上年增长4%;粮食产量17亿公斤,力争不低于上年实际水平;棉花产量1.75万吨,增加0.22万吨;肉类产量12万吨,蛋类16万吨,牛奶7.9万吨,蔬菜220万吨,水产品10万吨,均比上年计划有所增加。
为了保证农业计划的完成,一是进一步调整种植业结构。稳定粮田面积,适当提高复种指数,提高单产水平。小麦种植面积217万亩,增加7万亩。继续执行和完善棉花生产的鼓励政策,棉花种植面积35万亩,比上年增加8.3万亩。二是完善双层经营体制,巩固发展社会化综合服务体系和供产销一体化的经营机制。三是搞好农业生产资料的供应。农药、农膜基本可以保证生产需要,化肥和柴油在国家分配继续减少的情况下,努力争取维持上年水平。四是大力推广、应用农业科技成果。建设玉米良种场,提高自供水平;继续推广区域化种植,模式化栽培技术;完善瘦肉型猪生产和水产品良种繁育的综合配套体系;大力推广高产蛋鸡新品种。五是发展创汇农业。努力增加换汇成本低、效益好的农副产品出口,建设新的农副产品出口基地。六是加强农田基本建设。计划开发荒地5万亩,改造中低产田20万亩。七是适当增加对农业的投入。除努力争取国家对我市农业投入外,在今年市级财政用于全市建设资金减少的情况下,安排用于发展农业的建设资金和事业费支出仍比上年略有增加。各郊县对农业投入也作了适当安排。同时积极引导、鼓励农村集体和农民增加对农业的投入。
(三)积极搞好外贸出口,进一步扩大利用外资。
今年国家取消对外贸出口的财政补贴,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新体制,促使我市外贸出口必须尽快把过高的换汇成本降下来,逐步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考虑到今年出口既不能发生新的亏损挂帐,又要保证全市用汇基本需要,并保持生产和外销市场的相对稳定,计划安排本市外贸出口值14.5亿美元,力争完成15亿美元。这样安排,出口虽然有所下降,但从整体讲,有利于适应外贸体制的转换和出口商品结构的调整,为今后扩大出口创造条件。为了完成今年的出口计划,采取的主要措施:一是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开拓日本、欧美高价市场。工贸、农贸共同努力,坚决砍掉一批换汇成本过高的出口商品;巩固和发展深加工、高附加值的轻纺出口商品;鼓励扩大机电和高新技术商品出口,提高机电产品出口比重;积极扩大技术出口。在优化出口商品结构的基础上,积极开拓新市场。二是大力降低换汇成本,强化企业管理。把扭亏增盈的各项目标层层分解到有关部门和个人,明确任务和责任,并与奖惩挂钩。三是加强外贸进出口综合运筹。在国外广设“窗口”,利用异国异地差价买进卖出或就地转口转卖,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四是采取灵活贸易方式,多渠道扩大出口。鼓励同苏联、东欧国家的易货贸易;大力发展“三来一补”;扩大保税加工和转口业务;增加“三资”企业产品出口;发挥驻外贸易机构的作用,扩大销售网络。五是进一步搞好生产企业自营出口。发展以出口产品为龙头的企业集团;扩大工贸、农贸联营出口;积极推行出口代理制。另外,积极发展对外工程承包、远洋运输、国际旅游、涉外保险、业务输出等企务,增加非贸易外汇收入。
今年国家下达我市利用外资计划3.18亿美元,其中国家统借0.48亿美元,地方自借2.1亿美元,吸收外商直接投资0.6亿美元。加上国家专项安排50万吨无缝钢管工程统借外资规模等,我市今年计划利用外资为5.7亿美元。初步安排实施项目171个。为了配合项目建设进度,积极采取多种形式,筹借期限长、利率低、费用少的国外资金,并采取保值措施,防范汇率风险。在计划安排上,首先保证重点续建项目的资金需要,严格控制偿还外债能力差的项目开工。资金已落实的实施项目,努力节省外汇费用,精心组织施工,按期建成投产,尽早发挥投资效益。继续做好项目的前期工作,储备一批符合我市经济发展方向、偿债能力强的项目。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外商、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直接投资,发展符合产业政策、中方不需投入大量资金、产品外销有保证的“三资”企业。充分发挥经济技术开发区对外“窗口”作用,带动市区老企业发展外向型经济。
今年我市进入偿还外债高峰期,还本付息需1亿多美元,加上人民币汇率下调,负债加重。为了维护我市的债务信誉,要加强对外债借、用、还三个环节的统一管理。搞好债务清理,做出偿还计划,按期偿还外债本息;已建成的外资项目,尽快投达产,发挥效益,增强偿债能力,优先保证偿还外债的需要。
(四)继续调整投资结构,加快重点项目建设。
今年,国家对固定资产投资继续实行“总量控制,调整结构,整顿秩序,提高效益”的方针。初步下达我市地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58.29亿元,比上年计划增长8.1%。其中,全民基本建设13.2亿元,与上年持平;全民技术改造24亿元,增长9.1%;商品房投资3.6亿元,增长26.8%;集体和个体投资17亿元,增长9.7%。另外,50万吨无缝钢管工程今年的投资规模23.6亿元,国家专项安排。国家计划初步安排我市的基本建设大中型项目14个,其中续建项目13个,收尾项目1个;技术改造限额以上项目10个,其中续建项目7个,前期工作项目3个。
按照产业政策和结构调整的要求,我市地方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安排的原则是,优先考虑对国民经济有重大影响的能源、交通、重要原材料项目;节能降耗、提高质量、增加品种、出口创汇的重点技术改造项目;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急需项目以及部分经济和社会效益好的竣工收尾项目。对一般的续建项目,根据资金的落实情况,有取有舍。按照这个原则,各方面计划安排的主要建设项目是:能源交通方面,有大港、军粮城、蓟县三个电厂,陈塘庄热电厂、京津塘高速公路、津港公路、天津港、地方铁路周芦线等;工业方面,有50万吨无缝钢管、15万吨冷轧薄板、万吨蛋氨酸、3万辆夏利轿车、5万吨玻璃瓶、液压密封件以及造纸、包装、印染三个行业的改造等;农业方面,有肉鸡场和第四蛋鸡场收尾工程、武清化肥厂改造、永定新河治理以及一批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小型水利设施建设;商业方面,有十一经路综合商场、南开个体商场等一批商业设施的建设和部分粮库改扩建工程;城市建设方面,有新开河水厂二期工程、第一和第二煤气厂的改扩建工程、新建和翻修住宅200万平方米以及环保、环卫、园林、绿化、市容整治方面的建设等;社会事业等方面,有广播电视塔及塔区配套工程、第一中心医院、教育学院、一批群众文化体育设施和中小学、幼儿园的建设等。继续加强公安政法部门的设施建设,增强整体防范能力。在认真抓好在建工程建设的同时,积极落实资金,创造条件,继续做好11万吨乙烯、11万吨尿素、20万吨聚酯、30万门程控交换机以及解决化铁炼钢等一批重点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争取早日开工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