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工程部分发生报废或者毁损,按照扣除残料价值和过失人及保险公司赔款后的净损失,计入工程成本。单项工程报废以及由于自然灾害等非常原因造成的报废或者毁损,其净损失在筹建期间计入递延资产,分年度摊销,投入生产经营后,计入营业外支出。
第三十条 村合作经济组织必须建立固定资产折旧制度,按月提取固定资产折旧。所提的折旧费应保证对固定资产损耗价值的补偿。
季节性使用的固定资产,要在使用期间提足全年折旧。
属于农业基本建设设施的固定资产,如晒场、水渠、道路、桥涵、贮窖、堤坝、水库、渔池等,需要重置更新的,应提取折旧;通过局部轮番修理可以达到整体更新的,不提取折旧。
房屋建筑物以外的未使用和不需用的固定资产、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不提折旧。
第三十一条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一般采用平均年限法和工作量法。提取时可采用单项折旧计提,也可采用分类折旧和综合折旧计提。采用综合折旧的,年综合折旧率为8%。
第三十二条 采用平均年限法的固定资产折旧率和折旧额的计算公式为:
1-预计净残值率
年折旧率=---------
折旧年限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月折旧率
净残值率按照固定资产原值的3%-5%确定。采用工作量法的固定资产折旧额计算公式为:
(一)按照行驶里程计算折旧的公式:
原值×(1-预计净残值率)
单位里程折旧额=-------------
总行驶里程
(二)按照工作小时计算折旧的公式:
原值×(1-预计净残值率)
每工作小时折旧额=-------------
总工作小时
采用综合折旧的固定资产折旧额计算公式为:
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年综合折旧率
月折旧额=年折旧额÷12
折旧方法和折旧年限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需要变更的,须在变更年度以前,提出申请,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
村合作经济组织提取的固定资产折旧费,计入有关成本、费用,不得冲减资本金。
第三十三条 固定资产的大修理费直接计入有关项目,一次维修费过高的,可先计入待摊费用,摊销期超过一年的计入递延资产,分期摊入有关项目。
第三十四条 大、中型固定资产的变卖和报废处理,要报乡(镇)业务主管部门审查,经成员大会或成员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后执行。
第三十五条 固定资产变卖和清理报废的变价净收入与其帐面净值的差额计入营业外收入或营业外支出。固定资产价净收入是指变卖和清理报废固定资产所取得的价款减清理费用后的净额。固定资产净值是指固定资产原值减累计折旧后的净额。
第三十六条 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固定资产发包给承包者经营的,要合理确定承包金。承包者必须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维护和管理,按承包合同规定,及时交纳应上交的承包金。承包者不按承包合同的规定使用集体固定资产或无正当理由不及时向村合作经济组织交纳应上交的承包金,村合作经济组织应向其收取违约金,或经农业承包合同管理机关裁定,将固定资产收回。承包者损坏的固定资产要及时修复,不能修复的按质论价,由承包者赔偿,但不得少于帐面净值。
村合作经济组织对出租的固定资产,要合理确定租金,按出租合同或协议规定,加强管理防止流失。
第三十七条 村合作经济组织应定期对固定资产盘点清查,做到帐实相符,年度终了前必须进行一次全面的盘点清查。对盘盈的固定资产,按重置完全价值减估计折旧的差额计入营业外收入。对盘亏及毁损的固定资产,应查明原因,按其原价扣除累计折旧、变价收入、过失人及保险公司赔款后的差额计入营业外支出。
第三十八条 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其他资产包括无形资产、递延资产及其他长期资产等。
无形资产是指村合作经济组织长期使用但是没有实物形态的资产,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非专利技术、商誉等。无形资产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计价,并从使用之日起,按照不少于十年的期限平均摊销,计入管理费用。转让无形资产取得的收入,计入其他业务收入,其成本计入其他业务支出。
转让土地使用权的收入,应按下列原则处理:
地上附着物,属于资产的部分,按出售资产处理。
青苗补偿费,属于村合作社的,记入农业收入,属于个人的,记入内部往来。
劳动力安置费,记入其他应付款。
土地补偿费,记入资本公积。
递延资产是指不能全部计入当年支出,应当在以后年度内分期摊销的各项费用,包括不形成固定资产的农业基本建设支出、固定资产及在建工程非常损失等。递延资产按不少于五年的期限分期摊销,计入管理费用。
其他长期资产是指不属于无形资产、递延资产的其他资产。
第五章 对外投资及对所属单位投资
第三十九条 村合作经济组织根据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可以采用货币资金、实物、无形资产或者购买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方式向其他单位及所属单位投资,包括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
短期投资指能够随时变现、持有时间不超过一年的有价证券以及不超过一年的其他投资。
长期投资指不准备随时变现、持有时间在一年以上的有价证券以及超过一年的其他投资。
村合作经济组织对所属单位的投资,单独反映计入对所属单位投资。
第四十条 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对外投资按下列原则计价:
以现金、存款等货币资金方式向其他单位投资的,按照实际支付的金额计价。
以实物、无形资产方式向其他单位投资的,按照评估确认或者合同、协议约定的价值计价。
村合作经济组织认购的股票,按照实际支付款项计价,实际支付款项中含有已宣告发放但尚未支付股利的,按照实际支付的款项扣除应收股利后的差额计价。
村合作经济组织认购的债券,按照实际支付的价款计价。实际支付款项中含有应计利息的,按照扣除应计利息后的差额计价。
溢价或折价购入的债券,其实际支付的价款(扣除应计利息)与债券面值的差额,计入投资收益。
第四十一条 村合作经济组织以实物方式对外投资,其评估或合同、协议确认的价值必须真实、合理,不得高估或低估资产价值。其资产重估确认价值与其帐面净值的差额,计入资本公积。
大额对外投资和对所属单位投资项目,要报乡(镇)业务主管部门审查,经成员大会或成员代表大会讨论决定。
第四十二条 村合作经济组织要加强对各种有价证券的管理。要建立有价证券登记簿,详细记载有价证券的名称、券别、购买日期、号码、数量和金额。有价证券要有专人(一般为现金出纳员)管理。
第四十三条 村合作经济组织对外投资和对所属单位投资分得的利润和利息等计入投资收益。出售、转让和收回对外投资时,按实际收到的数额与其帐面价值的差额,计入投资收益中的对外单位投资收益和对所属单位投资收益。
第六章 收入、成本、费用、利润及分配
第四十四条 营业收入是指村合作社组织进行各项生产、服务等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包括村合作经济组织直接经营的农业生产收入、副业生产收入、畜牧业生产收入、渔业生产收入、工业生产收入、商饮收入、运输营运收入、建筑业工程价款收入、提供劳务等取得的收入、服务收入等。
其他业务收入包括材料销售、固定资产出租、无形资产转让(不包括转让土地使用权收入),上交提留收入,承包收入等。
补贴收入是指村合作经济组织取得的政策性补亏、减免税款、贴息等。期末政策补亏收入转入本年利润,贴息收入和减免税款等,转入资本公积。
荒山、荒滩租赁收入,记入资本公积,用于对荒山、荒滩的开发治理。不得挪作他用。
村合作经济组织对农户和承包单位因承包集体耕地、林地、鱼塘及其他集体资源等上交的承包金,计入其他业务收入。
农户按有关规定上交的集体提留款项,计入其他业务收入中的提留收入。
乡统筹款计入其他应付款。
村合作经济组织应于产品、商品已经发出,劳务已经提供,同时收迄价款或取得收取价款的凭据时,确认营业收入的实现。对生产的粮食、棉花、油料等农产品收获入库时,确认营业收入的实现。
第四十五条 村合作经济组织的直接支出,劳务已经提供,同时收迄价款或取得收取价款的凭据时,确认营业收入的实现。对生产的粮食、棉花、油料等农产品收获入库时,确认营业收入的实现。
第四十五条 村合作经济组织的直接支出,包括耗用的直接工资、直接材料、以及其他直接支出,直接计入生产成本。间接费用按受益对象,分配计入制造费用。
直接工资包括企业直接从事生产经营人员的工资、资金、津贴和补贴。
直接材料包括生产经营过程实际消耗的原材料、农用材料、辅助材料、备用配件、外购半成品、燃料、动力以及其他直接材料。
其他直接支出包括直接从事生产经营人员的职工福利费等。
间接费用包括村合作经济组织各经营单位所发生的管理人员工资、福利费、折旧费、租赁费、修理费、机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摊销、取暖费、水电费、办公费、差旅费、运输费、保险费、劳动保护费、季节性、修理期间的停工损失,土地开发费摊销以及其他间接费用。
管理费用是指村合作经济组织用于管理方面的支出,包括村合作经济组织管理人员工资、办公费、差旅费、管理用固定资产折旧和维修费以及无形资产摊销、存货盘亏、毁损和报废等。
财务费用是指村合作经济组织为筹集资金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利息支出(减利息收入)、汇兑净损失、调剂外汇手续费、金融机构手续费以及筹资发生的其他财务费用等。
其他业务支出包括材料销售成本、出租固定资产应提折旧、出租包装物摊销以及有关的营业税金及附加等。
福利费按照工资总额的14%从成本或管理费中提取及从利润分配中提取。用于集体福利、文教、卫生事业的支出。
第四十六条 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利润总额按照下列公式计算: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包括农牧业税)及附加
其他业务利润=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支出
投资净收益是指投资收益扣除投资损失后的数额。
投资收益包括对外投资和对所属单位投资分得的利润、股利和债券利息,以及投资到期收回或者中途转让取得款项高于帐面价值的差额。投资损失包括投资到期收回或者中途转让取得款项低于帐面价值的差额。
村合作经济组织在收取农户和承包上交的承包金、农户上交的提留款和所属企业上交利润时,要执行国家的有关规定,坚持取之有度、用之合理、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的原则,既不能超越农户和所属企业的承受能力,又要保证集体扩大再生产和发展公益事业的需要。
第四十七条 村合作经济组织在进行年终利润分配工作以前,要准确地核算全年的收入、成本、费用和利润;清理财产和债权、债务;搞好承包合同的结算和兑现。
第四十八条 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利润在进行依法纳税后按照大部分用于生产发展,小部分用于集体福利的原则,按下列顺序进行分配:
1.提取盈余公积金。盈余公积金用于发展生产,可转增资本和弥补亏损。
2.提取公益金。公益金用于集体福利等公益设施建设,包括兴建学校、医疗站、福利院、电影院、幼儿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