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强化人才激励机制。把竞争协作机制切实引入人事管理之中,改进完善分配制度和奖励政策,鼓励高新技术企业和民营科技企业实行产权多元化、知识产权化,通过技术入股、管理入股、员工持股经营和股票期权、创业股等多种分配、奖励形式以及建立相应的制度,逐步建立与国际惯例接轨、符合高新技术产业特点、以保护知识产权为核心、尊重知识价值、鼓励人才成长的分配制度和经营制度;形成有利于技术与经济相结合、风险分担、收益共享的激励机制和选优、培优、留优、用优的用人机制。
(四)健全和完善以保护知识产权为核心的政策法规体系
1.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和执法力度。进一步完善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政策法规,加大对知识产权的执法力度,严厉打击侵权行为,调动企业、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和科技人员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积极性。企业、科研机构和高等学校要加快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制定知识产权保护和经营战略。
2.建立健全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法规体系。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和中共广东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依靠科技进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文件;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密切相关的政府投入、政府采购、协调组织、人力资源开发等实行地方立法。
(五)发展对外合作与交流
围绕广东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需求,积极引进发达国家的资本和技术。努力扩大同国际大跨国公司、大企业、大财团的合作。吸收更多的跨国公司来广东设立地区总部和技术研究开发中心。
坚持高起点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注重引进技术的整体性和消化吸收,鼓励多引进“软件”技术,少进口生产线。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有效运用专利战略,选准重点领域、关键核心专利技术,加强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取得突破,带动相关产业的技术进步。
支持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向海外拓展;鼓励技术出口带动成套设备出口,扩大国际技术贸易。鼓励科研机构、科技企业和工程中心到国(境)外创办分支机构,申请国外专利,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加强粤港澳台在高新技术产业方面的合作。利用港澳台的资金优势、信息优势、市场拓展优势,和广东的科技优势、人才优势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继续办好“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和“广东经济发展国际咨询会”。
(六)加强政策引导和宏观组织协调
制定产业技术政策并定期公布,明确鼓励发展和使用的先进技术,通过立法限制使用并淘汰落后的污染环境的产品、技术、工艺和设备。建立技术评级机制。实施政府采购制度,带动高新技术产品市场发展。加强政府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布局的宏观指导和协调,及时从技术、产业、产品、人才各方面做好引导,按经济规律引导地区间、产业间的分工协作,完善专业配套,减少重复建设,避免恶性竞争。实施《广东省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计划》及其他有关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项目计划,支持提高产业的整体竞争力。进一步加大科技基础及支撑环境建设的力度。
围绕广东省高新技术产业“十五”计划的目标任务,初步提出一批重点支持和鼓励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化领域(见附件2)和一批重点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分阶段有步骤地组织实施。
附件2: “十五”期间重点支持和
鼓励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化领域
一、电子信息
1.新一代数字移动通信系统
第三代数字移动通信系统标志着数字移动通信最新技术水平,与第二代相比,具有通信容量大、发射功率低、保密性高、抗干扰能力强、话音质量好等优点,是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产业化的重点是:开发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和智能化终端产品。
2.光电子元器件与光通信传输系统
随着信息产业的发展,作为骨干传输网的光纤通信系统将向高速率、大容量方向发展,可传送多媒体宽带业务,成为现代化信息社会最主要的传输手段之一。产业化的重点是:光通信系统设备、光纤预制棒与光纤生产、新型激光器、激光全息照相系统和光存储器、新型光电探测器、集成光学产品、微光与红外热成像装置、光存储器、激光拾音头、发光显示器件,逐步实现自主开发的光通信系统设备的规模化生产,改变目前光纤通信网中主要设备依赖进口的局面。
3.接入网系统设备
接入网是指将交换节点与用户联接起来的网络,接入网的发展直接影响着网络用户的数量、网络服务的种类及质量。产业化的重点是:大力发展宽带综合接入网设备,推广混合光纤/同轴电缆接入、高速数字环路、无源光网络、光纤用户接入和无线接入技术,并形成系统设备的规模化生产;提高其网络设计、系统安装到运行管理等方面的总体能力。加强适合我国国情的各种低成本新型接入技术与设备的研究开发。
4.卫星通信系统
随着卫星通信技术的发展,卫星通信已成为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通信手段之一。产业化的重点是:形成低成本的KU频段甚小口径卫星通信站(VSAT)系统设备的批量生产能力,实现产业化。
5.数据通信用网络系统设备
数据通信用网络系统设备涉及的面很广,主要有高性能数字程控交换机、数字移动通信设备、ATM交换机、路由器、网络管理设备、网间互通设备、用户/网络接口设备、通用终端适配器、多功能终端、网同步设备、调制解调器、通信雷达设备、数字多功能电话机、高性能传真机、特种通信电缆、通信电源及电源系统等。产业化的重点是:推进宽带交换机的产业化进展,逐步实现自主开发的路由器、接入服务器、IP电话网关等设备的规模化生产;使高性能数字程控交换机、通用终端适配器、数字多功能电话机、多功能终端、调制解调器、通信电源及电源系统等已具备一定技术基础的产品尽快逐步实现规模化生产。
6.计算机产品
计算机产品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的各个领域,市场广阔,技术进步快。产业的重点是:实现便携式计算机、嵌入式计算机、多媒体计算机、个人数字助理(PDA)的规模化生产;高档微型计算机、工作站和服务器;网络计算机;新型存储设备;新型显示终端;智能化电源、可擦写光盘盘片与驱动器。
7.激光、喷墨打印机及部件、配套件
近年来喷墨打印机的市场销量增势迅猛,激光打印机市场需求将迅速发展,其增长速度与PC机的增长速度基本相同。产业化的重点是: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形成喷墨打印机和激光打印机的规模化生产;形成部件的规模化生产;研制、生产喷墨打印机用墨水、高质量激光打印机用墨粉等配套件。
8.网络与信息处理设备
我国的网络产品在计算机硬件市场中增幅最大,网络综合化、高速化和多媒体化速度加快。我省在网络产品方面已具备一定的开发能力,并有小批量产品面市,但在技术档次、产品种类、产量规模上与国外差距仍然很大。产业化的重点是:形成网络服务器、网络接口适配器、多协议通信适配器、多媒体信息终端、智能集线器、网关、网络交换机、网络接入设备、网络终端、网管系统等产品的规模生产。
9.信息安全产品
信息安全技术产品是保障信息网络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尽快发展信息安全技术产品是国际信息化发展的要求,是国家安全的要求,有着强烈的迫切性和现实性。信息安全产品不能靠购买得到,必须自我创新和制造。产业化发展的重点是:面向应用的基础安全平台;安全管理与攻击防范系统;安全产品测试与评估系统;病毒预警及诊治系统;数据备份与灾难恢复系统;多功能防火墙产品;安全保密网关;数字媒体的版权保护技术与系统;高速安全路由器与服务器;多媒体信息的摘要与过滤系统;安全CPU与高速密码专用芯片;加密和认证系统。
10.电子货币及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