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高新技术产业“十五”计划的通知

  (3)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大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资金不充足。广东省研究与发展经费(R&D)投入额占GDP的比重偏低;风险投资发展缓慢,不能适应产业发展的迫切需要。
  ——机制不完善。科技体制改革尚未完全“到位”,技术市场发育还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科技成果转化尚缺乏以知识产权、技术权益为核心的完善的利益分配机制;有效的风险投资运行机制特别是资金撤出机制尚未建立。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亟待提高,执法立法力度急须加大。
  ——环境建设有差距。生态环境、学术环境、人文环境、技术市场发育程度及其对人才的吸引力与国外发达地区及国内最先进地区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二、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及区域布局

  (一)指导思想
  贯彻实施科教兴粤战略和省委、省政府关于依靠科技进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决定;紧跟世界经济和科技发展潮流,积极参与国际产业分工;将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与自主创新有机结合起来;积极推进体制创新与科技创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努力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加快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高起点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努力改造提高传统优势产业;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全面提高广东经济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
  (二)发展目标
  加快珠江三角洲高新技术产业带发展,并带动东西两翼和山区,使广东成为与国际经济技术接轨的全国最重要的高新技术产品研发、生产、出口基地和国内信息技术推广应用最先进的省份之一;形成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高校、科研机构为技术依托,充满活力的、开放的技术创新体系。预期到2005年,实现以下目标:
  ——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20%左右;
  ——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23%左右;
  ——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工业制成品出口总额的比重达20%左右;
  ——全省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年均递增10%左右;
  ——全社会研究与发展经费(R&D)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达1.5%左右;
  ——每万人从事科技活动人数达26人左右。
  (三)区域布局
  以广州、深圳为龙头,以珠江三角洲高新技术产业带为骨干,带动东西两翼和山区,加快发展。
  1.广州、深圳:要率先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重点抓好科学城、软件园、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国际生物岛等重点工程的建设。
  2.珠江三角洲高新技术产业带:要建设成为全国最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化和产品出口基地之一。加快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培育一批新兴产业,使该地区成为广东高新技术产业,特别是信息产业的集聚地和扩散源。
  3.东西两翼:要充分利用现有特色工业、三高农业和海洋高新技术产业等优势,形成具有区域特点的高新技术产业。
  4.广大山区:要立足本地资源,运用高新技术提高产业(尤其是资源加工工业)的技术含量,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加快开发性农业发展。

三、重点领域和重点方向

  (一)高起点发展电子信息产业
  1.软件产业。重点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操作系统,中文信息平台及机器翻译,中文信息检索,信息安全,通讯与网络管理,生产自动化管理,办公信息化管理,金融、财税、交通及其它行业管理,教育及娱乐多媒体等应用软件和嵌入式软件。重点支持广州、深圳、珠海软件园等软件基地的建设和发展,强化其“孵化”功能;大力推进软件的工业化生产,鼓励出口加工,推广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品牌,努力扩大产业发展规模。预期到2005年,软件产业产值占广东电子信息产业产值的比重由目前6%提高到14%。
  2.信息制造业。着重上档次、上规模,做大做强,形成超大型、产供销一体化、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跨国公司;同时增强本省的配套与系统集成能力。重点发展计算机核心零部件及相关设备、数字通信及网络设备、数字视听产品、新型电子元器件等四大类产品。新建或扩建以下重点项目: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与生产及专用IC芯片设计、新型电子元器件及电子专用设备生产基地、数字移动通讯及网络产品、数字高清晰度电视等。预期到2005年,信息制造业和软件产业产值占广东高新技术产品产值比重达46%。
  3.信息服务业。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适度超前、资源共享”的原则,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并提高其利用率,促进电信网、有线电视网和宽带IP网的互联互通,形成三网融合的高性能信息网络传输基础平台,鼓励民间资金进入信息服务业,促进信息咨询服务发展;加强信息资源利用,开发面向中小企业的大型数据库,为广大中小型企业提供全方位信息化服务;抓紧建立和健全电子商务认证体系、网上支付体系及物流配送体系。着力营造有利于信息服务业多元化发展的公平、规范的市场环境,加速信息和通信技术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个领域特别是经贸、金融、旅游、交通、教育、文化、医疗等行业的辐射和渗透。
  (二)积极培育形成一批新兴产业
  1.以建设“乙烯深加工基地”带动新材料产业发展。重点发展先进电池材料、精细化工、工程塑料、精密合金材料、电绝缘高分子材料、高强抗阻燃纤维用原材料、超细粉体及纳米材料、印刷电路板材料、功能陶瓷材料、新型建筑材料、稀土材料等。重点建设乙烯深加工基地(含茂名、惠州等地)、珠海PTA(精对苯二甲酸)等重点工程。预期到2005年,新材料产业产值占广东高新技术产品产值比重达16.6%。
  2.以建设“国际生物岛”、“国家健康科技产业基地”带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重点发展细胞工程、蛋白质及酶工程、荧光PCR诊断、基因芯片诊断、发酵工程、新型食品添加剂、新型功能食品、新药研究与开发、基因工程药物、中药现代化、过期专利西药仿制和医疗器械等生物、医药技术。重点建设广州国际生物岛、中山国家健康科技产业基地、国家中药现代化工程研究中心及生产基地、广东道地中药材GAP生产基地、星湖集团生物工程基地等重点工程。预期到2005年,生物医药技术产业产值占广东高新技术产品产值比重达6%。
  3.以建设“先进制造协作网及产业基地”促进机电一体化产业发展。重点发展智能型电气元件及仪表、智能传感器、信息家电、数字化办公设备、数控设备、柔性加工中心、电子控制燃油喷射系统、城市智能交通与信息系统等。重点建设智能仪器仪表及设备、自控系统及装置等重点项目。预期到2005年,机电一体化产业产值占广东高新技术产品产值比重达20%。
  4.以建设“广东光谷”促进光电子产业发展。重点发展密集波分复用技术与产品、光纤预制棒、无源器件、宽带光纤放大器、平板显示器(含等离子显示器、场致发光显示器、薄膜晶体管彩色显示器等)、超高亮度发光二极管(LED)、数码照相机、投影仪、激光加工中心、激光医疗设备、紫外激光器等。重点推进以广州为中心的“广东光谷”筹建和光纤预制棒、平板显示器、高像素数码相机等重点项目。
  5.新能源产业。鼓励开发利用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重点发展先进电池、大型风力发电技术、新型电站辅机、现代配电技术、高效可靠烟气余热回收和发电技术、工业炉窑洁净煤燃烧技术、空调蓄冷技术、生物质能的高品位转化技术等。
  6.环保高新技术产业。重点发展水污染综合防治技术与设备,大气污染综合防治技术与设备,固体废弃物管理及污染控制技术与设备,自然生态保护及控制技术,资源综合利用技术,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环境监测技术与设备等。重点建设一批城市污水处理系统,高浓度工业废水治理工程,城市垃圾处理处置工程,汽车尾气治理工程,燃煤锅炉脱硫脱氮工程。重点推进可持续发展生态示范区的建设以及区域环境监测网络建设。
  7.海洋高新技术产业。重点发展海水养殖动物名优品种的人工繁殖、养殖与病害防治,海洋生物食品及其深加工,海洋生物试剂,海洋卫生材料,海洋药用添加剂,海洋药物,海洋环保监测仪器及系统等。重点建设珠海万山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湛江海洋高新科技园、南澳岛科技兴海示范区等项目。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