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健全和完善养老、失业、医疗等社会保险的地方性法规、规章,逐步健全覆盖全社会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进一步形成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相结合的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与
劳动法相配套的地方性法规,规范用工制度,依法协调劳动关系,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9.加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着眼于可持续发展,切实加大管理力度,形成与现代化城市相适应的规划管理、建设管理、环境管理机制。健全并严格执行规划审批制度,推进审批程序公开化,完善制约机制,使城市规划管理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依法管理建筑市场,强化建筑质量监督,确保建设工程质量。加大环境保护、生态建设与管理、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市政公用设施建设与管理和交通管理等方面的执法力度。依法健全和完善市、区、街、镇相互衔接、合理分工和规范高效的城市管理体系,逐步实现城市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加快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10.积极推进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加强相关法制建设。贯彻实施国家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加强地方性教育法规、规章的立法工作。完善教育执法及监督机制,加大教育执法力度,强化教育督导功能,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保证教育的优先发展。贯彻和实施发展科学技术方面的法律、法规,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和有利于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的社会环境。培育和规范文化市场,保障文化事业健康、有序发展和持续繁荣,坚持不懈地依法开展扫除“黄赌毒”、打击非法出版物的斗争,净化文化市场。进一步发展和规范公益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依法加强对新闻舆论、国民教育、社会文化、休闲娱乐等思想文化阵地的建设和管理。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紧密结合社会精神文化生活的新发展,不断探索新的方式、方法、手段和机制。建立和完善有利于文化事业发展的科学合理、灵活高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增强城市文化的活力和竞争力。依法加强文物保护、开发和利用工作,完善医疗服务、预防保健、卫生监督执法体制,不断提高全民卫生保健和社会公共卫生水平。积极培育体育产业,规范体育市场行为,依法保障人民群众参加体育活动的权益。
--切实维护和促进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11.依法调解和正确处理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加强基层的人民调解工作。高度重视和大力加强信访工作,充分发挥基层政权和群众组织的作用,主动排查各种矛盾和隐患,充分发挥法律服务和诉讼、仲裁的调解、裁判功能,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积极引导公民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矛盾和纠纷,建立并完善有效调处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的工作机制。加强社会舆情动态分析及预测工作,建立领导干部层层负责制,把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12.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依法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和各种恶势力,坚决查禁各种社会丑恶现象。依法打击敌对势力渗透破坏活动、民族分裂活动和利用宗教进行的非法活动,取缔“法轮功”等邪教组织,坚持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政治稳定。严格实行维护社会治安的部门和单位领导干部责任制及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制度。严格执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法律、法规,维护良好的治安秩序、经济秩序和生活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