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城市网络化进程。建设覆盖全市的宽带城域网络,继续建设和完善首都公用信息平台,形成覆盖全市的网络互联、信息交换的基础设施,促进各种公用、专用网络与首都公用信息平台的互联互通,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依托首都公用信息平台,推进首都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社保社区、科技教育、空间信息系统等工程的建设。加强电信网络和有线电视网的建设,建设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播出并逐步普及高清晰度数字电视节目。
推进国民经济和企业信息化。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和企业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努力实现信息化,将北京建设成全国电子商务的中心、金融信息化中心。应用信息技术为农业育种、种(养)植、栽培、加工等全过程服务,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开展农产品工业化生产。以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工业,促进企业在技术创新、产品设计、生产经营、管理、人力资源等各环节运用信息技术与装备,建设若干家大中型数字企业。全面推进电子商务,利用电子商务发迹传统的交易方式,完善“首都电子商城”的建设,完善CA认证体系、安全配置、支付手段、物流配送、网络平台、法律环境以及协同工作体系信息基础设施。
推进社会公共领域的信息化。全面推进全市社会保障信息系统的建设,推进社会保障领域信息化。建设全市统一的社区服务信息网络及其服务支撑体系,推进社区信息化。完善首都科教资源体系和科教数据库,建设开放式的网络教育系统和数字图书馆群,大力开展网上科普、网上教育、远程教育,推进科技、教育领域的信息化。建立全市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建立一批医疗卫生数据库,开展网上预约、挂号及远程医疗等业务,推进医疗、卫生领域的信息化。推进政务领域信息化,广泛采取现代信息技术,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和政务公开,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争取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政务信息化。
四、促进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一)加强市场体系建设,营造良好市场环境。
1.加快市场体系建设,发展技术交易市场、人才市场、资本市场、产权交易市场等各类要素市场。加强无形资产评估、项目策划、成果鉴定、咨询等中介机构的建设,进一步完善产权交易机构的内部运行机制,发展产权交易中心。
2.发展有利于创新发展的技术标准体系、知识产权评估体系和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服务体系。完善技术服务、咨询服务和信息服务。利用北京众多的科技信息机构,组织建立北京高新技术产业信息平台,为企业发展和技术开发提供信息服务。
3.全面实施《
中关村科技园区条例》,完善中关村科技园区的法规体系,促进和保障中关村科技园区的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二)鼓励多元投资,建立新型投融资体制。
1.积极引导社会各界增加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投入,逐步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资金广泛参与的新型投融资体制,促进资金的有效投入和良性循环。
2.加强政府的宏观引导,在鼓励多元投资、建立新型投融资体制的同时,坚持市场化运作,建立健全投资监督机制,创造公开、透明的投资环境。
3.政府设立专项资金,以资本金注入、贷款贴息、融资担保等多种形式支持重大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更好地发挥对社会资金的引导作用。
4.加快创业投资体系建设,培育创业投资主体,健全退出机制。政府做好监管工作,并在产业政策等方面积极创造适宜的市场环境。争取建立中关村软件和IC创业投资基金,在政策允许时,转为开放式基金。发展贷款担保基金,为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更好地利用银行资本创造条件。
5.不断扩大高新技术企业直接融资的渠道,积极为高新技术企业在国内外上市融资创造条件,特别要为企业在海内外高科技创业板证券市场上市提供便捷的服务和指导。同时,积极运用建设债券、可转换债券等金融工具筹集资金。
(三)完善创新体系,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1.促进大学科技园的建设和发展,积极发挥高等院校的科技资源优势和人才优势,建设高水平的大学科技园。
2.通过政府引导,依托北京著名高科技企业及大学的实验室,通过市场机制运作,在高新技术产业的关键领域,建立和发展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专业孵化器。
3.积极鼓励多元投资主体创办各种形式的孵化器,特别是积极利用海外的资金和技术实力、先进的管理和便利的信息渠道,鼓励国际企业孵化器的发展。
4.加强企业技术开发中心建设,鼓励现有工业企业增加科研开发投入。积极鼓励国有企业与中央在京科研院所加强合作,联合研究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增强企业技术和产品的创新能力,提高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推进科研成果的产业化进程。
5.强化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导向,积极营造良好政策环境,鼓励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创新。引导高新技术企业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制度。切实加大执法力度,有效保护知识产权。大力开展宣传培训,提高全社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