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推动九条高新技术产业链的形成。“十五”时期,要充分发挥高新技术产业起点高、辐射和渗透力强、带动面广的特点,重点发展若干市场容量大、技术含量高、带动性明显、具有战略性的高新技术产业链及关键技术环节,初步形成若干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符合首都特点、具有竞争优势的高新技术产业群,力争实现首都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1)第三代数字移运通信系统产业链。形成第三代数字移动通信系统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数字移运通信试验系统--专用芯片、主板机及零配件--数字手机--无线通信终端产品--第三代移运通信网等第三代数字移运通信系统产业链。
通过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开发G2.5数字移运通信技术、G3数字移运通信技术、无限应用协议(WAP)技术、蓝牙(Bluetooth)技术等。在第三代数字移动通信试验系统环节,加快商用系统的研制和产业化。在数字手机及零配件环节,实现G2、G2.5、G3数字手机及零配件的产业化。在终端产品环节,生产为移动商务服务的无线通信终端产品等。
(2)信息网络产业链。形成信息网络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网络设备(网络交换设备、服务器、路由器、存储器等)--传输网及相关设备--接入网及相关设备--系统集成(软件、安全网关等)等信息网络产业链。
通过建设信息网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发新一代高速宽带传输技术,包括密集波分复用技术、千兆的高性能安全路由技术、海量存储技术、无线宽带接入技术、高性能安全技术。在传输网环节,重点建设全光传输网、IP骨干网。在路由器环节,重点实现高端路由器的产业化。在接入设备环节,实现无线宽带接入设备的产业化。存服务器环节,实现高性能安全机群服务器的产业化。在存储器环节,发展海量存储器。
(3)集成电路产业链。形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集成电路设计--新型半导体材料--集成电路制造设备--集成电路芯片--集成电路封装、测试--整机和IC卡生产等集成电路产业链。
通过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高水平的集成电路设计中心,并开发大直径单晶硅切割及抛光技术、介质材料绝缘技术、半导体材料提纯及掺杂技术、材料检测与评价技术等。在新型半导体材料环节,重点实现8英寸、12英寸、16英寸单晶硅片的产业化,实现化合物半导体砷化镓单晶的产业化,发展移运通信、光通信用砷化镓(GaAs)、磷化铟(InP)基半导体微结构材料等。在集成电路芯片环节,建设达到20世纪末国际先进水平的0.25-0.18微米的深亚微米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生产线。在集成电路封装环节,建成一批集成电路封装厂。在专门领域集成电路环节,重点发展移动通信、网络产品、数字化消费类电子产品等重要领域中的集成电路。
(4)高清晰度数字电视产业链。形成高清晰度数字电视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数字高清晰度电视节目制作--演播系统--发射系统--接收系统--专用芯片和显示器件--整机产品(机顶盒、高清晰度电视等)产业化等高清晰度数字电视产业链。
通过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发数字电视广播信道编码技术、信息编码技术、数字全电视信号压缩/解压缩技术、数字电视体系标准等核心技术,开发发射与接收系统应用软件。在专用芯片环节,重点推进数字电视专用集成电路及关键件(机芯、激光头、光学组件等)的产业化。在演播环节,重点推进数字高清晰度电视节目演播室设备(摄像、录制、编辑、剪切、监制等)的产业化。在发射环节,重点推进数字高清晰度电视发射传输设备(调制器、发射机等)的产业化。在接收环节,重点推进数字电视接收设备(数字机顶盒、阴极射线管(CRT)数字电视接收机、背投式数字电视接收机等)的产业化。
(5)现代中药产业链。形成现代中药的工程研究中心和中药质量标准技术开发中心--绿色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和濒危稀缺药材的优质种源繁育-加工基地建设--中药标准提取物--新型中成药--先进中药制造技术与装备产业化等现代中药产业链。
通过建设现代中药工程研究中心和中药质量标准技术开发中心,为现代中药的产业化建设完备的技术支持体系。通过建设绿色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和加工基地,推广中药材种植规范(GAP),解决大宗药材的可持续生产问题;通过濒危稀缺药材的优质种源繁育技术产业化,积极利用现代生物技术,解决濒危、稀缺药用动植物的繁育问题。推进中药标准提取物及新型中成药等现代中药产品的产业化,开发中药材与中成药有害元素及成分祛除技术、中成药探释技术、透皮吸收技术及靶向给药技术,提高中药材的药效,重点开发免疫类、抗衰老、抗辐射和抗过敏药品与食品,开展癌症的治疗与辅助治疗。通过先进中药制造技术与装备产业化,开发提取、分离、精制技术、微粉化技术、计算机控制与工艺工程化技术,改进中药材的生产工艺。
(6)现代农业产业链。形成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籽种农业--农业设施--农业信息平台--农产品现代化生产--农产品加工等高技术产业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