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加速县区劳动力结构调整
要加大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比重,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十五”期末,我市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要达到40:30:30的比例,即40%的劳动力从事农业,30%的劳动力从事二、三产业,30%的劳动力进行劳务输出,就业者的素质要明显提高。
(八)积极组织劳务输出。成立市劳务输出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市劳务输出工作的指导协调和管理服务。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劳动局。要积极开拓国际劳务市场,组织农民出境务工,每年选送几批优秀青年赴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研修,学成后返回县区就业。市财政对此项工作要给予支持。各县区要相应成立劳务输出工作机构,主要负责外埠劳务输出工作。要兴办各类职业培训学校,培养就业者的一技之长,拓宽外出就业门路。根据县区经济发展需要,全市每年外出打工劳动力要超过四万人。“十五”期末,劳动力外出转移率要达到30%。各县区要按照这一总体规模,安排好劳务输出计划。要把康平县五年移民计划作为劳动力结构调整的重要任务,确保移民工作按期完成。
(九)建设人才高地。依托工业开发区和乡镇企业园区,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各类人才进入县区创业。特别要注意与国际和国内经济发达地区的人才政策接轨,着力吸引国内外各类人才和大学、科研院所的创业型人才进入县区,县区要在风险投资、种子基金、创业资金、技术占股比例、研发试验用地用房等创业环境上给予优惠待遇,同时,要在户口、住房、子女入学、入托等方面提供优质服务。
(十)加强县区干部队伍建设。要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大力加强县区干部队伍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针对目前实际,为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发展思路,扎扎实实学习经济发达地区的经验,由市委组织部统一安排,分批派出乡镇党委书记和乡镇长到国内经济发达地区进行挂职研修,每期时间一般为2-3个月。到2002年,所有乡镇党政主要领导和部分副职领导干部要完成研修任务。从2002年起,逐年选派市直部门年轻干部到县区和乡镇、村任职或挂职工作,促进县区干部结构调整,促进市直部门更加深入地了解县区情况,以进一步做好为县区发展的服务工作。
五、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
(十一)进一步扩大招商引资规模。要坚持以项目为纲,充分利用组团招商、会展招商、网络招商、以商招商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招商引资活动。要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简化审批手续、搞好对外商和外资企业的服务。各县区要实行招商引资责任制,建立奖励制度,对有突出贡献的引荐单位和个人,按《
沈阳市招商引资奖励办法》(沈阳市人民政府令1998第38号)给予奖励。各县区领导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招商引资方面。鼓励市直部门支持县区招商引资工作,市级农口组团办展、考察项目、对项目进行前期论证及对市直部门在县区招商引资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的奖励等事项,由市农工委负责落实,市财政给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