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沈阳市委、沈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县区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
(2001年10月9日)
当前,我市农村已进入以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城乡一体化为基本特征的新的发展时期。为紧紧抓住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一重大发展机遇,进一步调整城乡结构、农村产业结构、农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优化配置资源;进一步深化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县区政府职能,形成城乡互补、城乡俱进的整体发展格局,实现我市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现就加快县区经济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以战略性结构调整为核心发展县区经济
县区经济是指县区行政辖区内所有经济的总和。目前,我市农村经济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农村二、三产业已占据农村经济的主体地位,大大突破了“农”字范围,用农村经济这一概念已不能涵盖县区经济的基本内容,必须用县区经济概念来替代农村经济概念,这是对县区经济具有战略性意义的重新定位。依据这一定位,县区经济发展要以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为核心,在继续抓好农业的同时,突出二、三产业发展,突出城镇建设,突出外向型农业的发展,突出县区经济的整体协调发展,从而开创县区工作的新局面。
“十五”期间,我市县区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长要达到15%左右,实现五年翻一番:到2005年,县区财政收入达到2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达到3亿美元,引进内资达到10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000元。农村劳动力非农产业就业率达到60%以上。
二、大力发展县区二、三产业
(一)加速农村工业发展。在新一轮县区经济发展中,要把重心放在发展农村工业上,把农村工业做大、做优、做强。“十五”期间的发展重点是加速工业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建设,以建立县级工业开发区和乡镇工业园区,调整农村工业的布局和结构,提高农村工业的效益和水平。建立县级工业开发区,要坚持规划高起点,建设高标准。要逐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制定各项优惠政策,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吸引国内外投资者入区投资办企业。经市政府批准建立的县级工业开发区。可比照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形式设定。市政府对县级工业开发区建设将给予重点扶持。
积极支持小城镇工业园区的发展。要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提高效益、注重实效的原则,发展一批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小城镇工业园。充分发挥小城镇工业园的吸引力和辐射力,促进农村工业向小城镇工业园集中,农村人口向小城镇工业园聚集,以此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和推进小城镇建设。经市政府批准建立的小城镇工业园区,享受县级工业开发区的相关优惠政策。市小城镇建设资金要重点支持小城镇工业园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