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拓宽渠道,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各级党委要高度重视信访工作,每年要听取一次信访部门的专题汇报。坚持和完善群众信访接待日制度,领导干部要亲自处理来信来访。坚持和改进联系点制度,省级领导干部每年至少要到联系点去一次,体察民情,了解民意,解决实际问题。坚持领导机关帮扶制度和派干部到基层特别是到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挂职锻炼制度。建立领导干部联系困难群众的制度,领导班子成员要结合分管工作,每年召开一次同下岗职工、困难企业职工、城市贫困人口、农村和民族地区贫困群众等困难群体的座谈会。要把帮助解决困难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制度,长期坚持下去。要努力开辟联系群众的新渠道、新形式,使广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更多地接近群众,增进同群众的感情,以实际行动发扬光大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
(22)摆脱事务性活动的束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下决心精简会议和文件,改进会风和文风。完善并严格执行会议审议制度,进一步控制各类会议活动的规格和规模,提高会议质量,减少文件和简报。党政主要领导干部一般不出席部门举行的专业性会议,不参加各种名目的应酬性庆典、剪彩和迎来送往活动。要建立健全调查研究制度,真正腾出时间和精力,大力开展调查研究。各级党委每年都要统筹协调,列出调研题目,制定调研计划,组织力量,认真落实。省、市、县党政领导,每年下基层调研的时间分别不少于2个月、3个月、4个月。调查研究要改进方法,提高质量。要集中一段时间,真正沉下去,用“解剖麻雀”的办法,了解真实情况,掌握第一手材料,认真总结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探索规律,树立典型,解决问题,指导工作。领导干部下基层要轻车简从,减少陪同,不准超标准接待。市地州和省直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每年都要向省委报送调研材料或工作建议。
(23)加大督查和落实的力度,大兴真抓实干之风。各级领导机关要把抓落实作为改进工作作风的第一要务来对待。各级领导班子的“一把手”是抓落实的第一责任人。凡属重大工作部署,都要提出具体的落实措施和办法,把责任靠实到具体的部门和具体的人,形成抓落实的责任制,并组织相应的推动落实的督查活动。健全推动决策落实的督查方式和制度,疏通反馈决策落实情况的渠道,及时掌握工作的进展情况,及时给予具体的指导,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要坚持科学的态度和求实的精神,不准向下级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不准搞劳民伤财的达标升级活动,不准强迫命令。
六、以改进领导作风为根本,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和党的纪律,坚决克服独断专行、软弱涣散和自由主义
(24)改进领导作风是党风建设的根本。我省领导作风方面程度不同地存在着独断专行和软弱涣散的问题。有的发扬民主不够,个人说了算;有的议而不决,决而不行;有的班子闹无原则纠纷,内耗严重;加之一些党员干部中存在着自由主义的倾向,使得一些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得不够好。解决这些问题,关键要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民主集中制这个根本的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要加强民主集中制的教育,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的具体制度,完善党内政治生活的各项准则,掌握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领导艺术、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努力做到发扬民主、科学决策、纪律严明、政令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