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培育和开发物流业。推进交通运输业与生产企业、商贸企业合作,拓展交通运输企业的仓储、配送和代理功能。在重点港站、货物集散地和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业务。结合西北商贸中心的建设,在兰州市率先发展集货物集散、运输、配载、仓储等为一体的物流业。促进大型道路运输企业由承运人向物流经营人方向转变。建立物流信息系统,以信息链管理、控制物流供应链。鼓励有实力的运输企业与外商合资、合作,引进国外先进的物流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整个货运业向高层次发展。
(四)大力发展快速货运。在干线公路和主要城市、商业区域之间发展快速货运、商品配送和特种运输系统,引导运输企业组建货运集团,重点发展快速运输、限时运输和支撑物流服务的运输,加快快速货运网络的发展。
(五)加快营运车辆的技术性能检测监督网络建设。在行业规划指导下,积极建立不同类别的综合性能检测站,并形成全省检测网,对营运车辆技术状况和维修质量实施有效监控。大力发展汽车维修救援网,先行组建区域性汽车救援网和以国道主干线及大、中城市为依托的救援网系统,逐步建成覆盖全省的维修救援服务网,为道路客货运输提供技术保障。
(六)加快国有运输经济布局结构调整。引导国有运输经济向高(快)速客运系统、快件货运、物流、公路主枢纽、客货运站场及危货运输和集装箱运输等关键性、支柱性的领域集中,以提高国有运输经济的控制力和竞争力,形成由少数企业集团为主导,众多其他经营户为辅的市场格局。逐步减少国有经济在支线客运、农村客运和普通货运中的份额,直至最后完全退出。对开发新型道路快速客、货运输方式的企业,鼓励以资产为纽带,以线路为依托,按照现代企业制度,促使其发展成为跨行业、跨所有制形式的龙头企业。对国有小型运输企业,采取改制、改组、剥离、分离、租赁、出售、承包经营和股份合作改造等形式,进行产权制度和经营机制改革。对长期亏损、资不抵债、扭亏无望的企业实施破产,退出运输市场。
(七)加快运力结构调整。运力结构调整要以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运输效率和运输质量为目标,并按照安全、环保、节能及公路对车辆荷载的技术要求进行调整,不断提高运力水平。
(八)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运输生产组织化水平。站场建设按照国家级公路主枢纽、省级公路主枢纽、区域级公路主枢纽三个层次,与公路建设同步规划、设计、施工和交付使用。按照“一主五辅”(即兰州国家级公路主枢纽,酒-嘉、张掖、天水、平凉、武都省级主枢纽)搞好公路主枢纽和站场建设。积极推进站场生产组织和业务管理的电子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完善站场运输组织、中转仓储、多式联运、通信信息、辅助服务功能,提高运输组织化水平和生产效率。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