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市场机制,建立符合高校特点的新型高校后勤服务体系。按照转换机制的要求,用3年的时间,通过由政府主导、政策扶持、社会参与、市场引导的方式,逐步把高校后勤服务部门剥离出来,成立独立的经济实体,实现高校后勤社会化,为高校发展提供有力的后勤保障。
3、深入进行教育教学改革。
深化教学改革,要树立新的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按照“三个面向”的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逐步建立起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符合学生成长规律的、具有竞争活力的教学制度。
充分发挥各高校的优势和特色,根据社会需求,因校制宜设置专业,调整专业方向和服务面向,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综合改革,大力推进现代教育手段的应用,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大力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要以先进的科学和文化知识成果教育学生,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养、科学素质、创新和创业精神、实践能力。
积极促进不同类型教育的相互沟通与衔接,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实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允许以灵活多样的方式分学段完成学业。积极开设网上教育课程,提高课程的开放性和灵活性。
加强学科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和业务素质,以加强中青年学术带头人的培养为重点,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学评估工作,建立高校教学工作和人才质量监督评价制度,加强对高校教学工作的宏观管理和指导。
4、积极推进高等教育办学体制改革。
进一步理顺政府、社会和学校三者之间的关系,按照政事分开的原则,建立和完善国家统筹规划和宏观管理机制,使高等学校成为自主办学的法人实体,促进学校面向社会自主办学。
积极扶持、鼓励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举办不同层次的高等教育。建立多渠道筹措经费的投资体制,采取有力措施,制定优惠政策,逐步构建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公办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高等教育新格局。
5、积极探索高校科技工作的运行与管理体制改革。
坚持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坚持同教学工作相结合,尽快形成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符合学校特点的科技管理和运行体制。加强多种形式的产、学、研结合,努力开拓多种科技投资渠道,积极开展科技攻关、技术推广、成果转化和企业技术改造、新产品开发,推动科技创新和知识创新;积极发展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校办产业,推进高等学校和企业及科研院所的合作,鼓励联合创建科技企业,企业在高等学校建立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在企业建立科研实习基地;高校科技成果可作价、入股,参与分配与提成,鼓励高校教师和科研人员创办科技企业或到农牧区、企业转化科技成果;加大对高校科技工作的扶持力度,建设好高校重点实验室,设立高校科技事业专项经费,用于支持高校科研和技术推广等工作。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