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围绕农产品加工和旅游服务业发展乡镇企业是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战略选择。发展二三产业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向,目前,我省农产品加工和旅游服务业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和基础。截止到2000年底,乡镇企业中从事农产品加工的企业56701个,占全省乡镇工业企业总数的57.3%;从业人员345490人,占全省乡镇工业企业从业人员的37.6%;完成工业增加值882469万元,占乡镇工业增加值的40,8%;农产品加工产量已达726.9万吨。涌现出一大批科技含量高、牵动力强的骨干龙头企业。近年来,乡镇企业中的旅游服务业也得到了较快发展。但当前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小、产品档次低、市场竞争能力弱;产业化经营组织化程度较低,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带动作用较弱;资金短缺,中介组织发育不良,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市场化运作机制不完善;旅游服务业还处于发展的初始阶段,自我发展能力较弱。只有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突出重点,积极扶持,才能推动农产品加工和旅游服务业的健康发展,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
二、围绕农产品加工和旅游服务业发展乡镇企业的总体思路和目标
(一)总体思路。
以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绿色食品、特色食品、畜产品的精深加工为重点,以农业产业化和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为基本途径,突出结构调整、科技进步和体制创新,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使乡镇企业逐步成为我省农村经济的主体、中小企业的主体、非国有经济的主体,促进全省农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二)发展目标。
2001年,乡镇企业农产晶加工增加值达到101.2亿元,占全省乡镇企业工业增加值的43.1%;旅游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2.5亿元,同比增长11.1%。2005年,乡镇企业农产晶加工增加值达到160亿元,占全省乡镇企业工业增加值的47%,使农产品加工业成为全省乡镇企业的主导产业;旅游服务业实现增加值20亿元,5年平均递增12.1%。
(三)发展重点。
1、农产品加工业:重点发展以大豆蛋白、大豆磷脂、高档植物油、大豆精粉、大豆膨化饲料为重点的大豆深加工;以果糖、淀粉、葡萄糖、谷胺酸、双歧因子为重点的玉米深加工;以精洁大米、小米、小麦、山野菜为主的绿色系列食品;以马铃薯全粉、精淀粉、改性淀粉为主的马铃薯加工;以配方奶粉、保健奶粉、保鲜奶、酸奶为主的新型乳制品和肉、皮、毛加工等畜、禽制品;酒和饮料产品以及山特药系列产品;以亚麻、大麻原料加工为主的亚麻系列制品;培植农产品贮藏、保鲜、运输企业,发育各类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市场流通中介组织。
2、旅游服务业:突出开发冰雪、森林、江河湖泊等生态旅游,建设生态旅游区、旅游度假区、旅游扶贫区,搞好边境跨国旅游,积极发展都市农业、观光农业、民俗风情、文化景观特色旅游;扩大海林威虎山庄、宁安渤海风情园等主要旅游景点的知名度,大力开发有地方特色纪念品、旅游工艺品、特色旅游商品,加强旅游市场营销,积极发展旅游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