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江西省妇女发展纲要
和江西省儿童发展纲要的通知
(赣府发〔2001〕24号 2001年8月29日)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江西省妇女发展纲要(2001-2010年)》和《江西省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江西省妇女发展纲要
(2001-2010年)
前言
1995年,按照《
中国妇女发展纲要(1995-2000年)》的要求,我省制定了《江西省妇女发展规划(1995-2000年)》(以下简称《规划》),这是我省第一个妇女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它的颁布与实施标志着我省妇女发展事业开始步入了规范化、整体化、法制化的轨道。
实施《规划》5年来,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及社会有关部门坚持马克思主义妇女观,贯彻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切实加强领导,履行职责,采取有效措施,认真组织实施,《规划》主要目标已基本实现,其中:妇女在接受文化教育程度、卫生保健、就业与劳动保护等方面有了实质性进展,妇女生存和发展的社会环境得到较大改善,各项妇女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新世纪妇女事业全面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主要表现在:
--全省人大女代表、政协女委员比例分别比上届增长了4.99个百分点和2.4个百分点;2000年11个设区市党政领导班子中有9个配备了女干部,占81.81%,其中2个市配有2名女干部;99个县(市、区)党政领导班子中有98个配备了女干部;1899个乡(镇、街道)党政领导班子中有1846个配备了女干部,占97.2%。
--妇女就业领域日益扩大,就业比重明显上升。2000年全省16岁以上女性在业人数达1100多万人。
--2000年小学适龄女童入学率为99.58%,与男童基本接近。全省青壮年女性文盲率下降到5%左右。
--2000年全省孕产妇保健覆盖率达92.7%,新法接生率达97.5%,孕产妇死亡率降至50.0/10万,节育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控制在0.5%0以下。
--贫困妇女人数逐年减少,生活水平有了改善,生产技能得到提高。
--妇女的法律意识不断提高,合法权益得到法律有效保障。
21世纪的前十年,是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我省妇女事业发展将迎来更多的新机遇。同时,也应看到,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省妇女事业还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妇女在政治、就业、教育和婚姻家庭中的平等权利需进一步实现,妇女在卫生保健、法律保护等方面需进一步加强,妇女发展的社会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如,妇女参政比例仍然偏低;妇女就业面临激烈竞争,劳动权益保障需要加强;妇女受教育的层次不够高;孕产妇死亡率仍然偏高;针对妇女的家庭暴力需加大预防和制止的力度;拐卖妇女儿童的犯罪活动需继续加大打击力度等。
为了实现妇女事业与全省国民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根据《
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01-2010年)》和《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总体要求,结合上一个五年规划实施情况及我省妇女发展现状,并充分考虑今后十年我省妇女发展需要,现制定《江西省妇女发展纲要(2001-2010年)》(以下简称《纲要》)。《纲要》从妇女与经济、妇女参与决策和管理、妇女与教育、妇女与健康、妇女与法律、妇女与环境6个领域,提出了2001-2010年我省妇女发展目标和策略措施。《纲要》将作为全省各级政府和全社会做好妇女工作,改善妇女生存发展状况,全面提高妇女素质,进一步促进妇女全面发展和妇女事业持续发展的省级行动纲领。
总目标
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推动全省妇女充分参与经济和社会发展,使
宪法赋予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生活等方面与男子平等的权利进一步得到实现。保障妇女获得平等的就业机会和分享经济资源的权利,提高妇女的经济地位;保障妇女获得平等的政治权利,提高妇女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的程度;保障妇女获得平等的受教育机会,提高妇女的科技文化素质;保障妇女获得平等的卫生保健服务,提高妇女的健康水平;保障妇女获得平等的法律保护,依法维护妇女的合法权益;优化妇女发展的社会环境和生态环境,提高妇女的生活质量,促进全省妇女事业的持续发展。
主要目标与策略措施
一、妇女与经济
(一)主要目标。
1.保障妇女平等获得经济资源的权利和机会。
2.消除就业歧视,实现男女平等就业。保障男女同工同酬。妇女从业人员占全省从业人员总数比例保持在40%以上。
3.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社会保障的权利,提高城镇女职工生育保险覆盖率。2010年城镇企业参保率应达到98%,2005年应达到95%。
4.保障女职工享有特殊劳动保护。禁止安排女职工从事国家法律规定女性禁忌的劳动。女职工“四期”(经期、孕期、产期、哺乳期)受到特殊保护。
5.减少妇女贫困人口数量,贫困妇女经济收入逐年增加。
(二)策略措施。
1.在全省的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中体现妇女发展的主要目标,在经济分析和制定经济政策时纳入性别意识,体现男女平等。
--制定妇女平等参与发展的宏观经济政策,提供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参与经济决策的机会和途径,缩小男女在分享经济决策权上的差异,提高妇女参与经济管理和决策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