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以上措施,预计共增加教育资源128亿元,基本可以满足“十五”期间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
四、深化改革,优化结构,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优化、调整高等教育结构
一是调整高等教育的布局结构。坚持“共建、调整、合作、合并”的八字方针,做好布局结构调整工作。在综合考虑经济发展水平、人口、交通以及高等教育资源状况的基础上,调整并形成高等学校合理的地区布局。高校相对集中的中心城市主要是对现有的高等学校进行调整,一般不新设置本科学校,省辖市一般设置1所高等职业学校,在没有本科学校而人口较多、经济发展较快、交通便利的省辖市,视高等教育资源情况可以规划发展1所本科学校。加快完成三级师范教育向二级师范教育的过渡。
二是调整高等学校的层次结构,加快扩大本科和研究生教育的规模。支持、培植有条件的专科学校,在条件成熟时抓住机遇升格为本科院校。对部分专科学校、部分中专学校与本科院校或专科学校等进行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逐步把本专科在校生的比例调整到5:5。
三是调整高等学校的学科和专业结构,提高服务经济建设的能力。大力发展农科、工科、经贸、信息、国际金融、法律、旅游及现代管理等应用学科;稳定师范培养规模,扩大师范本科培养能力,加大师范专科中外语、计算机等专业的培养能力;调整稳定医学专业;兼顾发展体育、音乐、美术等专业。到2005年,农科、工科、财经、信息等专业招生人数所占比例达到65%以上。
2.进一步深化管理体制改革,解决条块分割和办学规模小、办学力量分散的问题。搞好高等学校管理体制改革工作。按照逐步建立起国家,省和中心城市三级办学,国家和省两级管理、以省为主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要求,省主要办好本科层次高等院校,每个省辖市政府集中力量举办1所多科性的高等专科学校或高等职业学校,企业、事业单位和公民个人可以依法举办高等学校。理顺部门举办高等教育的管理体制。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效益。
3.改革办学体制,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办学。按照“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加强管理”的方针,首先办好现有的民办高等学校。同时,采取国有民办,民办公助,公办民助,社会团体、企业与公民个人独立办学以及外商投资合作办学等多种形式举办高等职业学校,使社会力量办学在校生数量达到全部在校生数量的10%左右。
4.深化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启动实施“新世纪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使我省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综合改革研究与实践向更大的范围和更深的层次发展。加强本科教学实验室建设。加强高等专科学校和高等职业学校实践基地建设,以高等专科学校和高等职业学校教改试点专业为突破口,全面推动特色专业、特色课程建设。积极推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进一步加强对高等学校教学质量检查、监督和评估,促进高校加强教学工作,不断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