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高等学校重点学科建设步伐。重点建设郑州大学的材料加工工程、河南大学的中国现当代文学、河南农业大学的农业生物环境等27个省级重点学科。努力争取找省有的学科进入国家重点学科行列,实现零的突破。同时,选择20个左右的学科,争取将其建成博士学位授权学科。
加强重点开放实验室建设。进一步加强郑州大学的激光应用技术、河南农业大学的可再生能源、河南师范大学的生物工程等4个重点实验室,郑州大学的橡塑模具工程中心、河南农业大学的国家小麦工程技术推广中心等2个国家工程中心和郑州大学的离子束生物效应研究、河南大学的润滑与功能材料、河南农业大学的农业生物技术与工程、河南师范大学的环境科学与工程等11个高校重点开放实验室建设。重点支持其中的5个实验室,力争达到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标准。
2.普通高等学校“扩容”建设工程。为实现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翻一番的目标,必须扩大我省现有普通高等学校特别是普通本科院校的容量,使普通高等学校校园占地由3万亩扩大到5万亩,校舍建筑面积由900万平方米扩大到1500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由14亿元增加到30亿元,图书由2600万册增加到5000万册。要加快高校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建设教学用房、实验用房和藏书用房,着力改善重点院校、重点学科的教学、科研基础条件。在高校比较集中的郑州等地建设高校园区。集中力量支持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新校区建设。重点支持河南师范大学、河南农业大学、焦作工学院、洛阳工学院、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新乡医学院、信阳师范学院、郑州工程学院、中原工学院、南阳师范学院、洛阳师范学院、商丘师范学院、安阳师范学院等15所高校的扩建项目。鼓励、支持各省辖市政府和社会力量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
3.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工程。加大高校教师培养、培训和引进力度。“十五”期间,全省高校共补充教师15000人左右,其中本科院校补充7600人左右,专科学校补充7400人左右。不断提高高校教师的学历层次,使高等学校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研究生学位、学历者达到35%左右,其中,本科院校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研究生学位、学历者达到10%左右。培养造就高等学校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队伍。继续实施“河南省高等学校创新人才培养工程”。设立50名特聘教授岗位。培养50名中青年科技创新人才。选拔培养500名中青年骨干教师。
4.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努力实现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2003年前,完成河南省教育科研计算机网主干网建设,全省所有高等学校建成覆盖全校的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十五”期间,建立起全省高等教育信息资源管理系统。依托技术力量强、基础设施好的高校,建立教育信息资源及教育软件的研究、开发、应用和示范推广基地。建立高等院校图书资源共享系统和高等教育文献信息保障系统。2002年以前,先行在郑州建立起高校图书资源共享系统。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教育信息化队伍。积极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争取在我省高校中建立1-2所网络学院。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