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主要目标。围绕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奋斗目标,进一步掀起学习、实践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高潮,进一步掀起思想道德教育的新高潮,进一步掀起文化建设的新高潮,进一步掀起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新高潮,进一步掀起科普宣传教育的新高潮,在全省人民中形成“塑造新湖北、建设新生活”的强烈共识;形成热爱祖国、讲求实干、诚实守信、崇尚先进的良好社会风气和互帮互助、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形成精品迭出、活动丰富、市场健康、管理有序、导向正确、特色突出、设施完备、事业兴旺的一流文化景观;形成秩序优良、服务优质、环境优美、言行文明的崭新城乡面貌,把湖北建设成为一个具有丰厚文化底蕴、浓郁现代气息、显著地域特色的,社会文明程度较高、经济较为发达的中部强省。
二、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4、加强思想理论建设。进一步增强学习邓小平理论的自觉性和紧迫感,紧紧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两个基本问题不断深化理论学习。突出抓好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以中心组为载体,按照“学习一个专题、调研一个课题、解决一个问题、推动一项工作”的思路,围绕“三个代表”与共产党人肩负的历史使命、“三个代表”与执政党的理论创新等重大课题,深刻理解“三个代表”的丰富内涵,充分认识“三个代表”的重大意义,自觉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全面提高领导干部思想政治素质。为推动全省县以上党委中心组的学习,省委每两年表彰一批先进党委中心组。各级党委每年都要对下一级党委中心组的学习进行一次检查,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加强理论学习的制度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中组部、中宣部《关于加强和改进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的意见》,建立“述学、评学、考学”的干部理论考核激励机制,使干部理论学习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把学风建设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坚持理论学习与改造主观世界、促进改革与发展有机结合,与推进党的建设这个新的伟大工程有机结合。在抓好领导干部理论学习的同时,努力做好邓小平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工作,抓好高校学生的政治理论学习,广泛开展青年读书活动,活跃全省青年学理论的气氛。在企业和农村有针对性地开展形式多样的理论学习活动,使邓小平理论不断深入人心。进一步加强理论研究和理论宣传工作。坚持哲学社会科学为党和政府的决策服务、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的基本原则,充分发挥我省社会科学研究力量雄厚的优势。把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四个如何认识”问题以及“十五”发展提出的重大课题,列入社科研究“十五”规划,确定一批选题,落实研究任务,推出一批精品力作,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行深入阐述,作出科学回答。切实加强党校、团校等理论教育基地的建设。注意研究现阶段人们的思想特点,探索理论宣传的规律和方法,努力把宣传的理论性与人民群众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实践性统一起来,增强理论宣传的吸引力、感染力,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说服力、战斗力,不断提高理论宣传水平和实效性,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式领域的指导地位。
5、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从全省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系列文件精神,根据机关、学校、企业、农村、街道的具体实际,通过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努力解决干部群众思想上的种种认识问题,深入做好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凝聚人心的工作,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大力弘扬江泽民同志倡导的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不懈奋斗的“五种精神”和伟大的“抗洪精神”,大力弘扬“湖北精神”,激励全省人民为振兴中华、建设湖北建功立业。继续抓好典型宣传,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勇于改革、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大胆创新、廉洁奉公、爱岗敬业、勤劳致富的先进典型,弘扬时代主旋律。广泛深入地开展“吴天祥小组在行动”系列活动,形成典型宣传的品牌效应。继续总结推广宜昌思想政治工作“四进家”(理论、科技、文化、法律四进农家)、武钢思想政治工作“三导法”(超前引导、同步开导、善后疏导)和英山县建立农民思想道德建设协会等经验。切实加强各级各类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不断深化德育工作和文化素质教育工作,积极探索思想道德教育进网络、进班级、进寝室、进教研室的有效途径。省委每两年召开一次全省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总结经验,部署工作,表彰先进。建立一批基层思想政治工作联系点。广泛深入地开展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教育。坚持不懈地对广大干部群众进行中华民族悠久历史传统教育,进行基本国情、省情和国际形势教育,进行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教育。制定《湖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和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省政府命名的100个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建设、管理工作。切实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课堂、家庭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贯彻《
国防法》及《
湖北省国防教育条例》精神,推动全省国防教育深入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