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支持各项改革。大力支持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已初步建立起包括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失业保险和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等六项社会保障联动机制在内的社会保障体系,支持医疗卫生事业改革;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积极参与国有企业改制,加强企业产权管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促进国有经济结构调整;强化国有资产管理和清产核资工作,探索国有资产运营新路,深化国有资产运营各项基础管理工作,逐步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国有资产统计评价体系;研究制定切实有效的政策,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大力扶持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落实“敞开收购,顺价销售,封闭运行”的各项措施,强化了政府对粮食市场的调控能力;支持住房制度改革,为推进住房分配货币化、住房商品化、社会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四是推进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健全财政职能。规范市与区县财政体制。按照事权、财权相统一的原则,重新界定各级政府财政支出范围,合理划分税种,实行了以缩小区县间财政供给能力差距、促进社会公共服务水平全面提高为目标的新的分税制财政体制;加强预算管理,在全市范围内先后实施了以“收支统管”为前提的预算编制方法,推行零基预算和部门预算,提高了预算编制的科学性、规范性;规范政府采购行为,初步建立起以公开、公平、公正为原则的政府采购制度;预算外资金管理取得突破性进展,基本实现了“以清理收费项目为基础,以加强票据管理为源头,以清理银行帐户为关键,以完善财政专户管理为重点,以健全机制为保障,全面实现‘收支两条线’管理”的奋斗目标,预算外资金管理日趋规范;按照实施部门预算的要求,调整了市级财政部门的机构设置,为全面实施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打下了基础。
五是健全财政监督机制,加强财政法制建设。强化财政监督职能,调整财政监督检查机构,取消了连续开展十三年的财税物价大检查,建立起新型的财政监督管理模式;加强财政立法、规范财政执法行为,建立了执法责任制度;组织多种形式的财政法规宣传和培训,提高财政干部的法律意识和依法行政的能力。
“九五”时期,我市财政改革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应清醒地看到,由于经济发展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过程中,各项改革不可避免地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保留了一些计划经济的痕迹,由此产生的问题与矛盾仍然存在。财政收支矛盾依然尖锐,财政支出结构不尽合理,财政的资源配置作用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还有待提高,这些问题和矛盾需要我们在“十五”期间认真加以研究和解决。
二、“十五”时期财政改革与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十五”时期作为新世纪的第一个五年,是首都发展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键时期,按照党的十五大确定的“新三步走”战略部署,到2010年我市要初步构建起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基本框架,未来我市的发展将面临比以往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北京作为中央所在地,是全国的政治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经济发展蕴藏着巨大的潜力,特别是随着加入WTO和市场开放步伐的加快,将会大大推进北京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作为全国的文化中心,北京是全国最大的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聚集地,具有强大的科技人才优势,加上中关村科技园区等的大规模建设,将为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注入新的活力,在以知识经济为标志的21世纪,这将成为北京市经济发展的巨大促进力量。申办奥运会,为进一步提升北京的国际地位和城市形象创造了新的契机,将有助于加快首都的现代化、国际化进程。
但同时也应该清醒地看到,我市经济发展也将面临诸多不利因素:经济运行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产业结构与首都功能的要求和市场需求还不能完全相适应;部分国有企业发展活力不强;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待进一步提高;就业压力仍然较大,社会保障制度还需进一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供给能力不足,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任务仍很艰巨,可持续发展面临着巨大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