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减灾对策
实施以下五大战略对策和20项重要行动,保障减灾目标的实现。
(一)工程建设减灾对策。
1.水利工程建设行动。以兴修水利为中心,实行蓄、引、提结合,治理与开发结合,新建与挖潜结合,大、中、小、微结合,开源与节流结合。新建的紫坪铺水利枢纽工程,蓄水11.12亿立方米,具有灌溉、防洪、发电、环境效益,预计2005年建成投产。新建嘉陵江亭子口、涪江武都、沱江清平等3座大型骨干水库,并在这些江河的大支流上新建关门石、晃桥等18座中型水库,新增蓄水容积310亿立方米。重点实施都江堰、玉溪河、通济堰等6大灌区的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大、中、小、微水利设施同步发展。平均每年整治现有8座中型、690座小型病险水库,并提高其防洪标准。在五江一河(岷、沱、涪、嘉、渠江和安宁河)上新建堤防638.8公里,护岸201.2公里。成都市防洪标准提高到200年一遇,沿江市级城市达到50年一遇,县级城市达到20年一遇标准。发展节水农业,使节灌农田近期增加23万公顷以上,远期再翻一倍。新建节水农业示范基地1.13万处,配套机械动力21万千瓦,推广喷灌滴灌等先进技术。
2.水土保持工程行动。坚持以大流域为依托,小流域为单元,因地制宜,统一规划,以改造坡耕地和营造水保林为重点,实施坡面水系建设,开展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形成层层设防、节节拦蓄的综防体系。每年防治水土流失面积6000平方公里,10年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万平方公里,水土流失的治理程度达到宜治理面积的30%以上。并建立水保监测总站和9处分站、44处监测点;建立农、林、水等部门横向联系机制;加强执法监督力度,防止人为产生新的水土流失。
3.改田改土工程行动。改造中低产田土,平均每年改造13.3至17万公顷,使人均占有高产稳产基本农田从2000年的0.5亩增至2010年的0.7亩。种植经济植物篱和植物护坡,增强旱地保水保肥的抗灾能力。大力推行“一改带五改”,提高土地使用效益。
4.环境保护工程行动。实施环境质量自动化监测体系建设;严格控制水污染。在省内12个城市中建立40项工业废水治理项目,沿江重点城市建生活污水处理厂48座。未来10年内,要求全川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由2000年的120万吨下降到2010年的70万吨,减少酸雨危害。在15个城市中建设40项大气污染控制项目;在重要城市建生活垃圾处理厂49座。管理城市固废物,实施排放污染物申报登记制度。
(二)农耕农艺减灾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