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围绕旅游产业“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强化旅游业的关联和幅射带动作用,大力开发适合21世纪的新型旅游产品,努力延伸旅游业产业链条。争取尽快开通1-2条国际航线,新增5-10条国内航线;加快景区公路网建设,郑州至少林寺高速公路要尽快建成通车。“十五”期间,各市主要景区到主干道的连线道路要全部硬化,作到畅、绿、美;在继续加快星级饭店建设步伐的同时,适应散客市场不同消费层次需求,在旅游热点地区引导建设一批青年旅舍、家庭旅馆、汽车旅馆等中低档接待服务设施,以适应假日经济的发展需要。发挥河南豫菜和传统名小吃众多的优势,打出中原美食的品牌。从满足人们不同消费需求出发,积极开展民俗风情浓、休闲性好、参与性强和“新、奇、险、特”的旅游活动,如乡村旅游、探险旅游等。景区建设要不断赋予新的内容,增强景观的可视性、趣味性、参与性,使景区保持长久活力。
2.把旅游产业发展与产品结构调整相结合,加快培育一批具有河南特色的旅游商品系列。一是弘扬传统工艺,以汴绣、钧瓷、汝瓷、唐三彩、玉雕、天坛砚、黄河澄泥砚、麦秆画、梅花玉、木版年画、棠溪宝剑等产品为开发重点,形成具有丰富中原文化底韵的传统工艺品系列;二是充分挖掘旅游景点的文化内涵,围绕知识性、可读性、纪念性、思想性,开发适应旅游市场需求的图文、影像及电子出版物系列;三是充分发挥河南气候适宜,具有种植牡丹、菊花等多种名花的传统优势,运用现代生物基因技术,发展易于携带保存、能随季开放的名花卉系列;四是利用河南农副产品资源丰富的优势,积极开发新郑大枣、灵宝苹果、鄢陵花卉、淮阳黄花菜、信阳毛尖、焦作四大怀药等知名度较高的土特产品,拉长产品加工链条;五是根据普通观光旅游和体育旅游、探险旅游的不同特点,积极发展功能性强的旅游运动产品系列;六是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加的对文化旅游产品的需求,围绕“娱”字做文章,大力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戏曲、书法、美术等艺术精品系列,丰富中外游客晚间文化生活。
三、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一)进一步加大对旅游业的扶持力度。各级政府要把旅游业纳入本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强化政策导向,增加资金投入,加大扶持力度。要做好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的完善和实施工作,在旅游资源开发和建设上做到先规划后开发,资源保护与开发建设相结合,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保证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永续利用和可持续发展。进一步理顺旅游业管理体制,强化旅游行业管理,形成各部门分工合作、相互配合的旅游管理运行机制。城市建设要强化旅游意识、园林意识、环境意识,注重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要积极改善旅游基础设施条件,加快沿黄旅游线等重要景区道路建设,实现快捷、舒适、安全、方便旅行。要进一步加大旅游行政执法力度,规范旅游市场行为,整顿旅游市场秩序。
(二)积极发挥企业在旅游经济发展中的主体作用。进一步开放旅游市场,积极培育多元化市场主体。深化旅游企业改革,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以骨干企业为“龙头”,以资本为纽带,组建大型旅游企业集团,增强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努力改变我省旅游企业“小、散、弱”的状况。转变旅游企业的运行机制,改变目前旅游业存在的政企不分、事企不分状况,使企业真正走向市场,在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中不断提高。鼓励有条件的旅游企业在发展主业的同时,从事关联产业开发,不断增强企业实力。扶持中小旅游企业向经营专业化、市场专门化方向发展,建立同大型旅游集团的网络协作关系,提高旅游企业的社会化组织水平。合理运用旅游景区景点门票价格杠杆,调节淡旺季游客流量。在有利于加强自然和人文资源保护的前提下,研究将旅游资源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组建具有特许经营权的旅游经营管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