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坚持政府统筹主导、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协调、学校实施、社会参与、市场引导的做法。周密筹划,精心组织,采取切实措施,努力实现高校后勤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根本转变。
(四)坚持实事求是,量力而为,讲求实效,稳步推进的原则。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既要统筹兼顾各方面的利益,力戒急于求成和简单化;又要充分考虑各地各校的不同情况,做到因地因校制宜。
二、改革的目标和要求
我省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总体目标是:从现在起用两年左右的时间,在全省基本实现高校后勤社会化,建立起与高等教育发展相适应的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
根据上述目标,我省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总体要求是:第一,至2001年底,所有高校要基本完成后勤管理体制改革。后勤服务经营人员、相应资源及操作运行成建制地从学校行政管理体系中分离出来,组建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高校后勤实体。第二,至2002年底,高校后勤系统在规范分离的基础上,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在高校比较集中的城市组建若干跨校后勤服务集团。采取并入、联办、托管、连锁、协作服务、股份参与等多种形式,吸纳从高校分离出来的后勤实体,进入跨校后勤服务集团,实现高校后勤服务的专业化、集约化和产业化。
三、改革的内容和重点
高校后勤包括为师生员工生活服务,为校园管理服务,为教学、科研、行政服务等工作。高校教职工的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和离退休制度的改革,按照国家统一政策和属地化原则进行。教职工住房制度改革,按照国家的有关政策和规定,逐步实现住房供给社会化、货币化。目前由高校自行管理的供水、供电、供气、通讯等,要创造条件,通过适当的方式,逐步交由社会相应的行业部门管理,并由其向学校提供相应服务。
当前,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重点是:
(一)改革管理体制。将高校后勤成建制地从学校行政管理体系中分离出来,组建精干高效的后勤实体,实行企业化管理。学校与后勤实体由行政隶属关系转为合同契约的甲乙方关系,通过签订和履行合同,明确各自的责、权、利。后勤实体拥有相对独立的人、财、物、经营、投资、分配自主权和内部机构设置权。
(二)改革运行机制。后勤实体内部和相互之间,要建立起相互激励、相互竞争、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机制。后勤实体要改行政拨款为有偿服务收费,通过优质服务和劳务取得收益;立足校内,面向市场,参与竞争,拓展业务范围;采取贷款、合作、合资等形式,参与高校后勤服务设施建设。引入竞争、激励、制约和监督机制,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后勤运行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