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两江边境文化长廊工程”和“百镇文化中心辐射工程”为主要内容的全省文化重点工程,应从各地实际情况出发,根据需要和可能,有计划、分阶段地进行综合配套建设。主要内容包括:
(一)文化设施建设。优先发展公益文化事业,在市、县两级文化设施逐步填平补齐、配套完善的基础上,重点口岸城市和内地中心集镇逐步做到有图书馆、文化馆(站)、影剧放映演出场所、科技文化服务中心等基础文化设施,有条件的地方要建立博物馆。文化设施建设要新建与改造相结合,改造项目的重点是增加功能,扩大服务,综合利用。
(二)文化网络建设。坚持以群众文化为主,以各类文化设施和阵地为依托,形成具有本地特点的各类文化艺术群体和纵横义错的开放性文化活动网络。认真抓好充分体现时代性、民族性、群众性的节日文化、民俗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军营文化和家庭文化建设,广泛开展各方面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繁荣社会文化事业,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三)文化队伍建设。重点抓好文化管理干部队伍、文艺辅导人员队伍、文艺活动骨干队伍的建设。各艺术院校要有计划、有目的地为边境地区和农村乡镇培养文化艺术人才。搞好中小学艺术教育,培养文化艺术后继人才。抓好在职人员继续教育,提高文化素质和业务水平。通过集中培训、学术义流、办班辅导等方式,壮大文化活动骨干队伍,提高文化管理人员的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
(四)文化基地建设。依据本地经济、文化资源优势和特点,重点建设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图书信息基地,长白山自然景观、珲春边境风光、集安高句丽文物考察等旅游文化基地,朝鲜族、蒙古族、满族等民俗文化基地,民间歌舞、二人转、鼓吹乐、剪纸、绘画等民间文化基地,风筝、根雕、微雕等工艺美术基地和对外文化艺术交流基地,使之逐步形成规模,占领市场,面向全国,走向世界。
(五)文化市场建设。随着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不断增长和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力发展艺术演出、文化娱乐、音像制作发行、书报刊发行、电影发行放映、信息咨询、文物复制、艺术培训、美术装璜、艺术品经销、文化科技开发等投资少、见效快、容量大且与边境、农村生产生活贴近的各类文化产业。与此同时,大力培育和建设农村文化市场,建立城乡统一开放的文化市场体系和保护公平竞争、依法经营的文化产品流通体制,利用经济、法律、行政、教育等手段,加强文化市场管理,使之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