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条 种子公司收购的种子,必须经过严格检验,要达到规定的三级以上良种质量标准。不够标准的不得收购和销售。
第十五条 农作物种子收购、调拨、销售要统一执行分级标准和等级牌价,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随意抬高价格。
第十六条 种子的余缺调剂,由各级种子公司负责。县、区内的调剂,由县、区种子公司负责;县、区外的调剂,由市种子公司负责。各县、区到外地引种调种,必须经市种子公司审核,办理调拨手续后,方可调入。各乡、村不得自行到外地引种和调种。
第十七条 种子要严格按品种区划推广,不得越区调入、生产、销售非本区划内定向的品种。
第十八条 为子防御自然灾害,各县、区可根据实际需要,经县、区政府批准,每年有计划地贮备一定数量良种。种子公司由于贮备良种所造成的政策性亏损,应由同级财政部门给予补贴。
第十九条 市、县、区农牧局为农作物种子的主管部门,各级种子公司要在同级农牧局的领导下,负责种子的生产、推广、调剂、检验、销售、管理工作。
各级计委、科委、农行、财政、粮食、物资、供销等部门,对种子试验研究、生产建设所需要的设备、化肥、农药、资金等要优先给予照顾。
种子基地征购任务要按政策规定适当调整,遭灾减产时适当减免农业税和征购任务。
市、县、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与农业部门配合,搞好种子市场管理,对从事经营种子的单位和个人,要登记审核,发给营业执照、取缔非法经营。
第二十条 对认真贯彻执行本办法,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违反本办法,不执行良种繁育技术规程,随意扩散原种、滥引乱调、大面积越区种植,造成种子混杂和严重损失的;在种子生产工作中玩忽职守,弄虚做假,以次充好,以及擅自提高种子售价的,要由种子主管部门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以罚款,没收其非法收入,赔偿造成的经济损失。情节严重的,提请司法机关依法惩处。
第二十一条 各级种子经营单位的工作人员,要守职尽责,积极工作。凡违法渎职造成损失的,主管部门要严肃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