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经济效益为中心,调整产业、产品结构,抓好基地建设。“八五”期间,要逐步提高工业、商业在农垦经济中的比重,以技术改造为重点,加快产品结构调整,有计划、有步骤地建立一批骨干企业,使商品生产专业化、系列化。在产业、产品结构调整中,注意抓好基地建设。一是城市、工矿区副食品基地和绿色食品基地。国营农场要把水稻、肉、蛋、奶、禽、菜、果、蜜等基地建设,作为一项重要任务。为丰富城市、工矿区人民的“菜篮子”、“米袋子”、平抑市场物价,做出新贡献。二是外贸出口基地。要充分利用我省农垦自然资源和地理位置上的优势,加强参业、鹿业、肉类、羽绒制品、蜂蜜、医药等行业外贸出口基地建设。扩大传统出口的参、茸系列产品、优质名牌产品的品种和数量,增加精加工、深加工商品的比重。要充分利用对外贸易的时机,积极创造条件,发展承揽工程承包和技术劳务输出,加速肉牛基地、羽绒制品等大型项目的建设,增加出口创汇能力。三是农业商品基地。要把国营农场的农业推向高效益商品化的轨道,加速常规农业向商品农业、创汇农业转换。建立和发展加工业的原料基地,实行种、养、加一条龙。加快牧业生产和草原建设,培育和改良畜、禽新品种。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加速农机更新,改造中低产田,有计划地开发新的农业资源。在安排农业综合开发、菜篮子工程、利用外资等项目时,将国营农场纳入计划。四是把国营农场建成农业技术推广、产品加工和运销的服务中心。要搞好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通过建立良种基地,为本场和周围农村提供良种、种畜、种苗和技术服务,走辐射四方的集团化农业道路。
(二)加快技术改造,强化企业管理,大力发展农垦工业。“八五”期间,要按照国家产业政策规定,根据产业布局要求,以及资源条件和市场需求,进行合理规划和必要的调整。重点发展以参、茸为主要原料的制药工业;以稻草为主要原料的造纸工业;以羽绒为原料的羽绒制品工业;以农副产品为主要原料的食品工业;就地取材的建材等工业。要强化优势产业和拳头产品,依托国内市场,面向国际市场,以内涵扩大再生产为主,加强企业技术改造,努力开发新产品,带动产品结构的调整。积极发展高、新产业,形成产品系列,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要强化企业管理,加强基础工作,全面提高企业素质,向管理要效益。认真落实国家计委、
农业部《关于发展农垦工业若干问题的通知》(〔1991〕173号)精神,把农垦工业纳入全省工业管理渠道。行业归口部门要加强对农垦工业的宏观指导,把农垦工业纳入行业中、长期发展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