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加快培育现代商品流通体系。在科学规划布局基础上,继续加强专业和综合批发市场建设,发展集商流、物流、信息流于一体的多功能、现代化市场。在大中城市,积极培育流通产业集团,大胆引进省外、国外知名大型流通产业企业,积极发展配送中心、连锁经营、仓储式商场、网上销售等新型业态,推进流通产业的现代化。继续深化粮食、棉花流通体制改革,促进我省农产品流通,扩大省产品市场占有率。
四、简政放权,给市县更大的发展权
23.进一步减少行政审批事项,下放部分审批管理权限。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进一步减少行政审批项目,还权于市场、基层和企业。把省直部门的工作重点切实转到加强宏观指导、制定经济政策、搞好协调服务、创造良好环境上来。赋予市、县在基本建设和技改项目审批、外商投资项目审批等方面更大的自主权、决策权。市、县要精简审批环节,实行便捷、透明的办公制度。
24.深化财政改革,增强县(市、区)发展活力。从2002年开始,适当调整现行财政管理体制,在保持现行财政体制收支范围划分基本不变以及不减少各级财力存量的前提下,对收入增量作适当调整,取消设区时省原体制上解每年递增5%的比例,只保留2001年上交基数;各设区市也应相应调整县市每年上交递增比例,将省级少得的收入全部留给县(市、区)。多渠道筹集一定资金,采取财政贴息方式,重点扶持贫困县市场竞争力强、科技含量高、效益好、见效快并具有较高财政贡献率的项目,推动县乡经济发展,加快财源建设;进一步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缓解困难县(市、区)财力紧张状况,并按照公开、公平、规模的原则,改进现行的省对县市转移支付办法,逐步调整县市利益分配格局,进一步强化激励、约束和监督机制,调动各县(市、区)增收的积极性。
25.下放省级集中的土地有偿使用方面的收入,调动市县加快土地开发、搞活城市经营的积极性。近几年内,对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收入及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在保持分成比例不变的前提下,将省集中部分留给县(市、区)。
五、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为加快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26.进一步加强学习,努力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综合素质和驾驶全局的能力。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多挤时间学习,既要学习政治理论,又要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科技、金融、法律等方面的知识。要认真坚持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充分发挥各级党校培训干部的主渠道作用,并力争双休日安排半天时间用于学习。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学以致用,努力使自己的政治理论素养更高一点,知识面更宽一点,业务能力和驾驶全局的能力更强一点,增强工作的开创性、坚韧性和可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