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2001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意见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要重点做好以下10个方面的工作。
  一、立足抗旱减灾,搞好春季农业生产
  干旱缺水是制约我省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根据气象部门预测,本世纪前3年北方地区仍然以干旱少雨为主。各地、各部门一定要牢固树立长期抗旱减灾的思想,及早安排好抗旱减灾,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工作。要认真抓好各项抗旱措施的落实,突出抓水抗旱,充分发挥基层抗旱服务队的作用,及早进行水利设施的检修、维护,加快在建小水利工程扫尾,使其尽快发挥作用。加紧准备节水灌溉物资和小水机具设施,加快修建集雨水窖及配套灌溉设施。切实加强水源管理和科学调度,提前协调好区域用水、上下游用水关系。尽早安排落实人工增雨的物资和措施,利用每一次机会,提高增雨效果。坚持依靠科技抗旱,加大地膜覆盖、膜侧种植、注水穴播、保水剂施用、日光温室、育苗移栽等措施的推广应用力度。积极研究探索和引进试验科技抗旱新措施。认真做好春播农作物良种、优质苗木、草种和化肥、农药等供应工作。及早动员社会各界同心协力投入抗旱工作。认真搞好防汛抗灾的准备工作,为今年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创造良好条件。
  二、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努力提高农村经济的整体素质和效益
  坚持把搞好适应性调整同加快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战略性调整有机结合起来。一是继续调整种植业品种和品质结构。坚持压夏扩秋、压劣扩优、压常规扩专用、压滞销扩畅销的要求,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调整中要特别重视粮食安全,坚持增加投入,依靠科技,主攻单产,大力发展优质专用粮、优质小杂粮,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保证粮食供需总量平衡。要不折不扣地落实好粮食收购政策,切实保护和凋动农民生产粮食的积极性。抓好农林牧渔大宗产品5年内基本实现“三化”(品种优良化、区域布局合理化、经营一体化)的起步工作。二是加快发展草畜产业。要稳定料食畜,加快发展草食畜、特种养殖业和水产业。积极培育和推广优质牧草,启动优质牧草良种繁育基地工程,开发优质饲料,加快全省草产业发展和草场改良、草原畜群品种、品质的结构调整步伐,不断提高草业、畜牧、水产业在农业中的比重,为在5到10年内把甘肃建成草业大省和畜牧强省打好基础。三是因地制宜调整区域产业发展布局,突出重点,开发特色优势产品。河西和沿黄地区重点发展优质蔬菜、瓜果、制种、酿酒原料和粮油加工;中部、陇东地区重点发展优质马铃薯、果品、食用菌、草产业和畜牧业;南部山区重点发展特种经济林和中药材;草原牧区要加快草场和畜群改良,积极发展优质畜牧业;城市郊区重点围绕城乡一体化搞调整,建设卫星城、经济开发区(园区)、旅游业以及各类高效现代农业基地。四是大力发展农村非农产业,重视和加强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的调整,积极引导、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农户从事二、三产业,发展个体、私营经济。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