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行业分布以第三产业为主,逐步向符合首都经济发展要求的新兴行业扩展。目前,全市90%以上的个体工商户和80%以上的私营企业集中在以商、饮、服、修为主的传统第三产业,一些个体、私营企业已逐步涉足房地产、信息咨询、科技开发、文化产业等符合首都经济发展方向的新兴第三产业。私营科技型企业也大量涌现,到2000年底,从事计算机应用服务、综合技术开发和咨询服务的私营企业已超过1.5万家,约占全市私营企业总数的14.9%。海淀区科技型私营企业已占全区私营企业的一半以上。
2、企业组织结构趋于规范,人员素质逐步提高。目前,全市私营企业中87%以上是自然人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采取了较规范的企业组织形式。从企业经营者的文化素质看,九十年代初期,个体、私营的从业人员44%是待业青年、社会闲散人员和退休职工,文化素质和经营素质普遍较低。“九五”时期,随着大批科技型私营企业的开办,涌现了大批来自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国家机关、国有企业的高素质、善经营、会管理的经营者。据调查,目前50%的私营企业投资者、经营者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一些科技企业的经营者还具有硕士、博士学历,具有较强的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素质和能力。
3、企业规模逐步扩大,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2000年底,私营企业平均注册资本为100.8万元,比“八五”末期增长了90%。近年来,全市逐步成长起一批具有较大规模和市场竞争力的私营企业集团,如经营高科技全自动气压给水设备的昌宁集团,经营房地产等综合性产业的华普产业集团、通产企业集团,创出服装名牌的金吉利企业集团、通产企业集团、藤氏企业集团,中国财经第一表的编制者--用友集团等。其中规模最大的华普集团注册资本达3.5亿元,净资产8.7亿元。在1997年全国私营企业500强评比中,北京有18家人选。相当一部分企业已完成了最初的资本积累,进入资本扩张、产业扩张的“二次创业”阶段,不少企业提出了“资产股份化、技术创新化、管理科学化、产业规模化、融资多元化、经营国际化”的发展战略。这些企业的发展对全市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带动和示范作用。
4、地区分布上私营企业集中在城市,个体工商户偏重在乡村。2000年我市私营企业78.6%分布在城镇,比“八五”末期的1995年高出3.6个百分点,说明私营企业在城镇的发展快于乡村。私营企业的区域分布也比较集中,朝阳、海淀等城区的私营企业不仅数量多,而且规模大,科技含量高,海淀区私营企业中科技型的占38%;全国私营企业500强中北京的18家,朝阳区就拥有6家。个体工商户的分布乡村多于城镇,2000年的比例约为58:42。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